在奮鬥中織染五彩
——記山西華晉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總經理荊英傑
在鄉親們看來,他是一個不簡單的人,連年被臨猗縣委、縣政府評為優秀科技人才,被山西省、運城市評為優秀企業家。大家都說,在華晉企業發展的宏圖上,凝聚著他精誠的心血。
在職工們看來,他是一個有頭腦的人,為抵禦滾滾而來的經濟寒潮,他充分發揮一個企業家的大智大勇,使企業在全球金融危機中更顯風華。大家都說,在企業握拳發展的征程中,揮灑著他辛勤的汗水。
在領導們看來,他是一個有功的人,他興辦的華晉企業,不但解決了2000余名農村富裕勞動力和大中專學生的就業問題,還拉長了全縣的農業產業鏈條,形成了棉花——紡織——印染——制衣這一科學有序是產業鏈、富民鏈、興縣鏈,僅此一項,每年可給全縣棉農增收近億元。大家都說,在興縣富民的旗幟上,飄揚著他別樣的風采。
他,就是山西華晉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總經理荊英傑。
商海搏擊,他做大做強了華晉
在山西華晉紡織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荊英傑的頭頂,有許多頂桂冠,工程師,清華MBA碩士研究生,“山西省勞動模範”,“山西省十大傑出青年民營企業家”,臨猗縣第二屆、第五屆拔尖人才,二OO二年度市級拔尖鄉土人才,二00三年“山西省拔尖鄉土人才”,臨猗縣工商聯合會副會長、政協常委、運城市人大代表等。而對於這位上世紀60年代出生於臨猗縣嵋陽鎮陳範村,一步一步從農村走出來的企業家來說,他則更青睞“山西省十大傑出青年民營企業家”這個稱呼,因為他用20多年的商海搏擊,做強做大了華晉,是對他從企近30年的很好注解與詮釋。
一九八七年,年輕的荊英傑高中畢業了,正趕上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期,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他便隨已在商海打拼多年的父親下海經商了,做起了布匹生意。經過幾年的拼搏奮鬥,到上世紀90年代末,已小有名氣的他籌資5萬元,在臨猗縣嵋陽鎮上朝村參與創建了臨猗縣華晉絨布印染廠,當時只有十幾個人,幾個染缸,因陋就簡,開始了他的艱苦創業。
為了把生意做大,把華晉企業做強,能使自己的企業成為商海一舟,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佔領一席之地。他年青志大,管理有方,廣招人才,科技興廠,抓住機遇,實行低成本擴張,使絨布廠在建廠初期年年都有新變化,產品結構不斷增長,企業信譽穩步提高,經濟效益不斷增長,形成滾雪球式的發展模式。經過幾十年的滾動發展,到2000年時,華晉已成為一個占地50餘畝,擁有紗錠2萬枚,織機300多台,2個印染分廠,近千名員工的新型民營企業,工業總產值和銷售收入名列全縣民營企業之首,當年上繳國家稅金102萬元,受到政府的特別獎勵。
企業經營單一不利於風險抗衡和市場競爭,只有多元化經營,全方位出擊,不斷延伸企業的上下游產業鏈條,參有利於企業的科學發展。荊英傑深諳其中的道理,2001年3月,為了使企業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成為強者,他果斷進行了改制,在他的運籌帷幄之下,“臨猗縣華晉實業有限公司”在絨布廠的根基上應運而生,新公司下設紡紗、織布、印染分廠。面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機遇,為了使企業產業打入國際市場,他投資60多萬元購置了微機和管理軟體,組織員工培訓,實現了微機管理,使生產過程得到有效控制,為了提高產品品質,又投資100多萬元進行了技術改造,投資250萬元購買圓網印花機和特寬幅印花機,投資1580萬元在臨猗工業園區建立山西澳邇藥業有限公司。這些有效措施,使燈芯絨產品品質在市場上升格上檔,幾乎供不應求,而且還打入了國際市場,僅2003年就出口創匯300萬美元。
精益求精 他用品質讓產品打入世界高端市場
如果說在上世紀,他帶領企業在積累發展中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那麼現在,企業在荊英傑的帶領下,以品質為魂,以效益為本,以設備是升級上檔和科學的運作模式為主線,使企業更是順風揚帆,步入跨越式全面協調綜合發展的快車道。
2002年,荊英傑深深地認識到企業的設備是產品品質的關鍵,於是,企業又在求精求美中不惜重金開展技術改造。2002年,在企業發展的鼎盛時期,為了能使產品實現更新換代,他果斷投資1250萬元,購進了國內一流的180、280、300圓網印花機,使產品品質達到一個新的水準。2004年,為了適應國際市場需求,公司又投資了2000萬元,引進德國布魯克曼先進技術生產的紅旗200軋染生產線、退煮漂聯合生產線、絲光機、磨毛機、預縮機、國際標準光源等精整設備和先進的檢測設備,建成了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外銷布生產線;2008年,為實現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公司又投入鉅資,引進德國門富士拉幅機、定型機等設備,建成了一條年產5000萬米的高檔服裝面料加工印染生產線,通過年年進行的設備改造和技術改造,企業的印染技術和生產設備已經完全達到了國際一流水準。產品不斷升級換代,暢銷到國外19個國家和地區。
他認為,一個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產品的競爭,企業的產品,經歷了近30年的發展,產品達到了500多種。產品連續多年暢銷大江南北27個省市區。但是,他並不滿足只在國內銷售,應該去賺外國人的錢才更有前景。2003年下半年,荊英傑帶著自己研究開發的霜花、雙色、彩條、緯彈、異形條等系列高檔燈芯絨服裝面料,參加了上海國際服裝面料展覽會,一下子就讓國外客商讚歎不已,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東南亞以及中東地區等19個國家的客商陸續開始訂貨,公司順利開拓了海外市場,是華晉的產品一下子進入了歐美等高端市場。2004年,公司出口創匯達到500萬美金,2005年出口創匯達到1000萬美金,2007年達到2700萬美金。企業在出口量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公司擁有了自營進出口權,分別在天津、上海、青島、西安等地海關備案,建立了暢通的外貿出口管道。
他還注重人才的引進和培訓,不斷追求軟硬實力的全面提高。從2000年以來,他年年進行設備引進和技術改造,在硬體建設方面在國內已經位於一流。但是,總經理荊英傑認為,設備的作用是重要的,人的作用是更重要的,因此多年來,以人為本,大力開展軟實力的增強和提高。十多年來,企業在用人方面,以優厚的待遇吸引大學生來廠就業,現在廠裏的大中專學生已經達到800多人,分佈在生產、設計、檢驗、出口、財務等各個重要崗位上。同時和國內知名的河北科技大學、陝西科技大學、西安工程大學等10多所大學廣泛開展技術協作。
用晉商風範,塑造雙贏發展的新華晉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具有進一步把企業做大做強,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眼光的荊英傑,在企業高速科學發展的同時,他又將目光投到了更高的地方。
他立足于建設以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遵循自然規律為核心,以綠色科技為動力,追求環境文化、生態文明,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現代化企業。幾年來,他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和思路,一步步地打造著一個造福於社會的多功能迴圈經濟實體,先後投資1700萬元利用廠內35噸迴圈硫化床鍋爐產出的高壓蒸汽,建成了一組6000KW發電機,年發電量4000萬度,再利用發電的餘熱蒸汽。投資1.4億元建成一座年產5000萬米的多功能高檔服裝面料,實現階梯用汽。利用印染廠產生鹼性廢水,投資6000萬元,建成了鍋爐煙汽脫硫除塵和汙水處理系統,再利用鍋爐燒熱產生的粉煤灰,投資近千萬元建成了一座年產1億塊粉煤灰燒結多孔磚的現代化磚廠,不僅實現了節能減排變廢為寶,而且創造了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迴圈。
在他的帶領下,公司目前已形成一個集原棉加工、紡紗、織布、印染、餘熱發電、制藥和磚廠為一體的綜合型民營企業,公司占地500餘畝,總資產6億多元,擁有員工1700餘人。年生產棉紗4000噸,燈芯絨坯布650萬米,加工印染各種高檔服裝面料1.2億米,年生產總值超過10億元。是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最先進的印染生產企業。華晉商標2009年4月被國家工商總局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聰明的智慧,辛勤的汗水鑄造出輝煌的業績,事業成功後的荊英傑,又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他積極致力於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他的公司是山西省“藍天碧水工程共建單位”。他積極參加社會光彩事業。多年來,他在建校、修路、資助貧困大學生、幫助困難職工、慰問老八路、抗震救災和各項社會公益事業中累計捐款和贊助500多萬元,2007年,又投資1700萬元為華晉職工建造“華晉佳苑”,解決了員工的住房困難。
2010年,當荊英傑同志瞭解到有高考學子因為家庭困難而無法步入大學殿堂時,毅然決定出資數萬元資助學生們,並當場承諾學生們畢業時,公司再為同學們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當學子們踏上去學校的列車時,眼中飽含著深切的淚水,是一份對家鄉、對父母的不舍,是一份對未來的期望,更是一份對荊總的感激。
他領導的華晉公司先後被評為“全國少數民族特需用品定點生產企業”,“山西省百強民營企業”,“山西省出口創匯基地”,“山西省納稅貢獻明顯企業”,“運城市龍頭企業”等稱號。荊英傑本人也獲得了“山西省勞動模範”,“山西省首屆十大傑出青年民營企業家”,‘‘省功勳企業家”, “山西省優秀民營企業家”等稱號。
歲月能改變山河,時間會沖淡記憶,但歷史將不斷證明:奉獻、忠誠和無私永遠不會過時。這樣的話語同樣適用于象荊英傑一樣為企業奮鬥著的廠長經理。在我們的採訪即將結束時,我們又一次在廠區看見了正在忙碌中的荊英傑,只見他縱橫捭闔,指點激揚,用智慧、用激情,用一個企業家特有的博大與執著,更用他民主的工作作風、遠大的市場眼光和高效的執行能力,在華晉企業昂揚向上的發展中上下求索,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