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1月1日起,西服、大衣、西褲、領帶等10項服裝國家標準正式實施。很多標準要求在服裝標籤上對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及甲醛等進行明示,以方便消費者鑒別和選購。然而記者發現,新國標已實施半年,消費者對此卻知之甚少,很多在售服裝標籤也不符合規定。
昨天中午,記者在中山東路、南門大街、斜橋街等服裝專賣店走訪時發現,大多服裝標牌上都沒有對PH值和甲醛含量進行標注。一些服裝雖然標注了簡單的“B類”和“可直接接觸皮膚”等字樣,但也未標明PH值和甲醛的具體含量。按照國標《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的要求,服裝被分成A、B、C三類,A類為嬰幼兒用品,B類為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C類為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三類產品的甲醛含量分別不得高於每千克20毫克、每千克75毫克和每千克300毫克,PH值範圍分別為4.0至7.5、4.0至7.5和4.0至9.0。
在我市某大型商場裏,記者隨機詢問了15位元消費者,他們都表示不清楚這一新的國家標準。在兒童服裝專櫃,記者拿起一件兒童連衣裙詢問銷售人員,服裝標籤上為何沒有標明甲醛含量和PH值,銷售人員表示,她賣童裝近十年了,從來沒見過衣服標籤上標了甲醛含量和PH值的。記者問及服裝新國標時,她表示沒聽說過,“就算新國標有明確要求,但廠家不標明,我們做銷售的也沒有辦法。”
皮膚科專家表示,絕大多數消費者在購買服裝時都缺乏健康安全意識,以為買衣服只要看顏色、款式和面料就行了。然而,在服裝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了各種染料、助劑等化學製劑,如果這些物質的使用量不在安全範圍內,服裝與人體長時間直接接觸,對身體的危害很大。所以,消費者在購買服裝時,一定要多加注意。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 呂縝縝
昨天中午,記者在中山東路、南門大街、斜橋街等服裝專賣店走訪時發現,大多服裝標牌上都沒有對PH值和甲醛含量進行標注。一些服裝雖然標注了簡單的“B類”和“可直接接觸皮膚”等字樣,但也未標明PH值和甲醛的具體含量。按照國標《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的要求,服裝被分成A、B、C三類,A類為嬰幼兒用品,B類為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C類為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三類產品的甲醛含量分別不得高於每千克20毫克、每千克75毫克和每千克300毫克,PH值範圍分別為4.0至7.5、4.0至7.5和4.0至9.0。
在我市某大型商場裏,記者隨機詢問了15位元消費者,他們都表示不清楚這一新的國家標準。在兒童服裝專櫃,記者拿起一件兒童連衣裙詢問銷售人員,服裝標籤上為何沒有標明甲醛含量和PH值,銷售人員表示,她賣童裝近十年了,從來沒見過衣服標籤上標了甲醛含量和PH值的。記者問及服裝新國標時,她表示沒聽說過,“就算新國標有明確要求,但廠家不標明,我們做銷售的也沒有辦法。”
皮膚科專家表示,絕大多數消費者在購買服裝時都缺乏健康安全意識,以為買衣服只要看顏色、款式和面料就行了。然而,在服裝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了各種染料、助劑等化學製劑,如果這些物質的使用量不在安全範圍內,服裝與人體長時間直接接觸,對身體的危害很大。所以,消費者在購買服裝時,一定要多加注意。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 呂縝縝
時間:2010/7/5
點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