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首頁 » 新聞中心 » 企業新聞

“跌價”成真

   2010年上半年,被業界視為“洪水猛獸”的原材料漲價潮,終於在內外需求的雙重遏制下,逐漸放緩腳步。
    與一季度紡織上游原料整體漲聲一片形成反差,二季度除了棉花價格持續堅挺,其餘主要品種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即使不愁銷量的滌短、氨綸等化纖系產品,也因原油期貨價格拖累,植入下跌通道,回彈之路渺茫。
    海關總署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10年上半年我國紡織服裝累計出口888.78億美元,同比增長22.04%。其中,紡織品出口356.52億美元,同比增長32.31%;服裝及其附件出口532.26億美元,同比增長16.02%。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2010年上半年我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內銷累計2754億元,同比增長23.8%。
    然而,內外銷形勢的轉捩點發生在二季度。隨著歐洲債務危機陸續揭露,年初以來“二次探底”的傳言得以證實。市場信心下滑,需求動力不足,石油及相關原料價格呈現疲態,加之五六月份歐美市場紡織服裝補貨結束以及國內紡織市場淡季來臨,綜合因素制約了紡織原料價格上行步伐。
    6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1%,已連續兩個月下滑,顯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正在放慢;另一方面,高昂的紡織原料價格也逐漸傳導至下游,對出口造成不利影響。
    同時,央行6月下旬宣佈重啟匯改,增大人民幣匯率彈性之後,人民幣兌美元一直呈現升值趨勢。資料顯示,7月16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7735;而匯改實施前一天,6月21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275。人民幣快速升值,對出口造成更加不利的影響。
    出口形勢不樂觀將對原本已不景氣的上游紡織原料形成進一步利空。整體而言,三季度紡織原料價格預計偏弱。高等級棉需求緊俏,或許推高棉花、粘膠短纖行情;而其他品種都將維持易跌難漲格局。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 呂縝縝
時間:2010/7/27
點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