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內資訊

中國棉花告急

       自去年10月以來,國內棉花價格一路飆升,創2003年以來歷史新高。而過去3年,隨著小麥、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價格節節升高,棉花種植面積則步步敗退,兩年時間全國種植面積已減少1400萬畝左右。

   面對瘋狂的棉價和縮水的產量,對國內11773家棉紡企業來說,去年那場驚心動魄的搶棉大戰今年又將上演。
  
   棉價創歷史新高,中儲棉開倉放棉
  
   810日,在棉紡企業的期待中,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中儲棉)開始向市場投放國家儲備棉,投放數量為60萬噸。

   大宗原料的拋儲往往會起到平抑價格的作用,但是鄭州棉花期貨各合約價格卻逆勢走高。記者注意到,本次儲備棉的競拍底價為16500/噸,但成交價格大多站在18200元以上的高位。市場人士分析,拋儲後棉價依然堅挺是因為拋儲數量太少,60萬噸僅是市場一個月的需求量,難以滿足強勁的市場需求,因而調控市場能力有限。

   在記者採訪中,不少棉紡企業對沒有正確預測出今年棉價的走勢而懊悔不已,面對不斷上漲的棉價,只有四處出擊,甚至不惜血本用汽車從新疆運回棉花。國內棉花價格從2009年初的10000/噸左右起步,到去年10月開始逐漸上升,到去年年底已經達到14833/噸。截止到今年630日,國內328級棉花現貨指數為18309/噸,比去年同期上漲42.6%。如果和去年初比較,則上漲了83.1%。目前,國內棉花價格上漲趨勢仍然沒有減緩跡象。

   歷史上最高紀錄發生在2003年,棉價從11000/噸起步漲到18000/噸,實際上只是觸到了18000/噸即開始回調。這次金融危機使棉價跌入冰點,去年初10000/噸左右的價格無人問津,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棉價逐步走高,到今年五一節後每噸漲到17000元,短短兩個月後,又漲了1000多元,目前已經突破歷史高點。今年的情況可以用瘋狂來形容。一位元業內分析人士向記者講述著棉價的歷史。

   河北一家生產新型面料的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棉花價格已創歷史新高,新疆棉和本地棉達到近10年以來的高位,棉紗價格也水漲船高。3月初,地產三級棉每噸16000元,而在620日,地產三級棉的報價達到18500元。新疆三級棉3月初的報價為每噸16500元,目前的報價在每噸19200元左右。

   棉價上漲或許還不可怕,因為棉紡企業的紗價也在水漲船高,最讓棉紡企業擔心的是未來會不會有錢也買不到棉花。湖南省最大的紡織企業湖南東信集團有限公司最近棉花庫存有些吃緊。集團總裁辦副主任李小堅透露,截至今年7月底,該集團庫存棉花1萬餘噸,距離今年10月新棉花集中上市前尚有7000噸左右棉花採購缺口。我們集團現在也是苦苦支撐,原材料端,面臨資金風險;產品端,面臨市場風險。我們已向有關部門建議增加企業進口配額,解決新疆棉花出疆難瓶頸,同時給予出疆棉公路運輸補貼。李小堅說。

   岳陽市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表示,不斷上漲的棉花現貨價格對企業壓力很大。他說,很多訂單是在今年年初簽下的,現在棉花價格上漲了,但是當期產品價格仍然不會改變,公司為此損失不少。

   福建嘉達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昆直言不諱地說:今年搞棉花供應不是人幹的事。企業裏跑原料的人都是骨幹精英,一般人不理解,拿錢買棉花怎麼會買不到?如今實實在在就存在這個情況。

全球棉花供需缺口大,中國首當其衝
  
   全球棉花市場供求關係偏緊的基本面,是本輪棉價上漲的基石。美國農業部表示,今年世界各地棉農的收穫面積將是20多年來的最低水準,而且連續15年以來,全球棉花產量增速一直跟不上需求增長的步伐。

   如果說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遭遇的旱災是小麥期貨價格飆升的導火索,棉花期貨價格上漲也離不開全球第一大棉花生產國中國和全球第四大棉花生產國巴基斯坦遭受的嚴重洪災,以及全球第二大棉花生產國印度從今年419日開始實施的棉花出口禁運政策。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全球農產品市場就是在水深火熱中節節攀升。

   最近3個月,中國南方多個省份遭遇了10年不遇的特大洪災。據不完全統計,截至730日,中國的洪災共毀壞920萬公頃作物。有市場報告預測,這次洪災將導致中國棉花減產5%10%。分析師們已經預計在8月底新棉花上市之前,國內棉花的供需缺口將高達350萬噸。而巴基斯坦遭遇的洪災更為嚴重,受災人口高達1600萬人,全國30%的棉田毀於一旦。受此次80年一遇洪災影響,巴今年棉花產量將下降30%40%,估計總產量將低於1000萬包(1包約218公斤)。這直接導致傳統的棉花出口國巴基斯坦,在2010年甚至可能變為棉花淨進口國。

   美國農業部812日公佈的報告預測,2011年中國棉花進口量將增長14%125萬包,巴基斯坦進口量也將增加53%,全球棉花需求量在2011年度將上漲2.7%達到12087萬包,但2010年,全球棉花庫存量卻下降4.1%,為4561萬包,只能滿足38%的棉花需求,為1994年以來最低水準。

   美國是全球第一大棉花出口國(同時是全球第三大棉花生產國),中國是全球第一大棉花進口國,也是美國的第一大客戶。而據美國農業部812日公佈的資料,中國棉花進口需求量從1993年以來已經增長了24%

   美國棉花庫存在2010年度也達到1996年以來的新低――在截至2010731日的這個種植週期內,美國棉花庫存量僅為310萬包。

   供不應求的市場格局,為國際棉花期貨價格飆升打下了基礎。彭博資訊的調查顯示,市場預期國際棉價會繼續上漲13%,達到94.9美分/磅的15年高點。

   中國棉價的持續走高與全球棉花市場供求關係偏緊、近期國內洪災不斷不無關係,同時近年來國內棉花產量的持續走低也使得棉花供需矛盾逐漸激化。

   業內研究人士表示,1984年前後,全國棉花種植面積一度達到1.2億畝,這幾年棉花種植面積逐年減少,現在減至7500萬畝左右。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07年全國全年棉花產量760萬噸,2008年全年棉花產量減至750萬噸,2009年進一步減至640萬噸。從棉花種植面積來看,根據中國棉花協會的資料,20072009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依次為8889.15萬畝、8631.15萬畝、7425萬畝,2009年棉花種植面積與2007年相比,減少1400萬畝以上。研究人士表示,中國棉花種植面積在8000萬畝以上才算是處於安全區範圍以內。

   有關統計表明,今年我國棉花種植面積普遍減少,河北、河南、山西、湖北、江蘇、山東的減少幅度分別為7.1%8.7%21.98%12.3%11%5%,而新疆北疆受雨雪影響,減少的幅度更是達到了25%

   河南是中國棉花的主產區之一,全省棉花種植面積最多時曾達到1000萬畝,現在只有200萬~300萬畝。山東德州市是我國四大產棉基地之一,在11個縣市區中,有5個縣市是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以前德州棉花種植面積近300萬畝,受2008年棉花價格低迷、農資價格高、植棉效益下降等因素的影響,2009年種植面積減少到232萬畝。而今年植棉面積僅有200萬畝左右,比上年再次減少13%,降至10年來的最低點。

讓農民得實惠,才能讓紡企糧草無憂
  
   據記者瞭解,雖然2009年棉花收購價格一路走高,成本相對下降,棉農收益增加,但是今年棉農的種棉積極性並不高。

   德州市棉花協會一位元人士告訴記者,2009年度以來籽棉收購價格的上漲,並沒有達到棉農的預期,對比糧食和其他經濟作物,棉花的比較優勢並不突出。種糧有良種補貼、種糧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種棉僅有棉花良種補貼,沒有種棉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糧食有最低收購價政策,棉花沒有。德州市農村人均兩畝多地,目前農村近80%的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月收入一兩千元,2010年工資又普遍上漲,遠比種棉掙錢多。

   而且,農民普遍反映,棉花難伺候,從每年4月到10月,打杈、施肥、打藥沒有消停的時候,忙不過來還得請臨時工,耗時費力費錢,划不來。

   植棉比較效益下降、農民掙錢門路的多樣化等,使農民植棉的積極性越來越低。據德州市棉花協會調查,2009年在棉價創歷史新高的情況下,德州市秋種拔棉種麥的超過10%

   面對植棉比較效益不高、農民植棉意願下降的現實,今後棉花產業將走向何處?業內專家認為,只有提高了棉花種植的比較優勢,農民真正得到實惠,才能激發棉農植棉熱情,擴大棉花種植面積。

   首先,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國家應參照種糧補貼辦法,出臺種棉補貼政策,同時增加棉花種植農資綜合補貼;出臺扶持棉花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優惠政策;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在主產棉區建立優質棉基地縣;制定棉花最低收購價的實施措施和方法,保障棉農利益。

   其次,政府有關部門應及時向農民提供棉花供求資訊及先進種植技術。大力推廣科技興棉、科學治蟲,實施聯防聯治,根據蟲情測報,統一噴藥時間、統一用藥,降低治蟲成本,提高治蟲效率。鼓勵農民成方連片規模種植,正確引導農民適當擴大棉田面積,促進棉花產業的健康發展。

   而對於紡織業而言,棉花、棉紗連番上漲已成紡織業加速回暖的時間:2010/8/27

點擊:0
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