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棉CF1101、撮合MA1011合約分別從16200元、16700元附近“爆發”式反彈,至9月6日,二者分別沖上18550元、18600元以上,上漲幅度高達14.7%和11.4%。而近20天來,國儲棉的日均標準級棉成交價也接連突破18000元、18300元、18500元,9月6日竟然達到18922元/噸(淨重結算),拋儲成交價同國內電子盤的聯動大幅報漲,推動剛一上市的2010/2011年度籽棉價格直上4.0元/斤以上(37%—38%衣分,四級籽棉)。目前整個棉花市場,投機做多力量、參與托市競拍的大中型棉紡廠以及部分開秤的加工企業認為鄭棉主力CF1105將站上19000元,向20000元進軍。一旦資金和天氣配合,鄭棉沖向1995年23000元高點並非沒有可能。從技術角度來看,這種漲勢仍沒有見頂的跡象。
隨拋儲成交價格、電子盤面反彈2000點以上,8月份下旬疲軟的棉花現貨行情再度止跌上漲,三級棉的倉庫提貨價恢復至18300—18400元/噸(公定),基本同國儲棉的成交價格、CF1009的盤面價格一致,因此期、現價格處於一個比較合理的區間,未產生背離。
那麼這輪多頭行情的動力何在?筆者認為:第一,全球經濟、中國經濟持續回暖,各國為了防止經濟二次“探底”,貨幣刺激政策不僅沒有退出反而有所擴大,大宗農產品(18.65,-0.23,-1.22%)通脹的勢頭明顯;第二,俄羅斯的大旱和歐州國家前期的降雨對全球小麥、玉米市場的供應預期造成較大衝擊,玉米主要出口大國美國的天氣和政策又加劇了全球對供應市場的擔心,7月份國際市場小麥的漲幅達到50%以上,輸入性的通脹壓力使中國農產品市場大幅波動,糧棉比價問題再次成為農民、企業、政府關注的焦點,近日國家有關部門表態將再次提高糧食最低收購指導價;第三,8月中下旬黃河流域棉區降雨和近日新疆北疆降溫、南疆風沙以及華北地區預計將降溫8—10度都為投機力量找到了炒作的“藉口”,業內對2010/2011年度棉花供需缺口擴大和棉花高位運行的認可上升,再加上今年收購加工企業普遍“不差錢”,籽棉搶收的格局難以改變;第四,自8月中下旬以來,參于國儲棉競拍的企業日均達到300多家,一些前期認為棉價過高觀望消耗庫存的棉紡廠再次入市競拍,配合一些大中型棉紡廠托住乃至推高棉花價格,據悉,隨著國儲三級棉價格逼近19000元/噸(淨重),不僅棉紡廠積極出售棉花,而且棉紗和坯布的出廠價格全面止落企穩,庫存低的廠家醞釀上調棉紗價格;第五,USDA通過調高全球消費、降低期末庫存、收縮棉花產量的方式對中國進口企業施壓,ICE盤面衝破90美分,港口保稅區外棉報價大幅向國內電子盤價格靠近,9月上旬,M外棉現貨報價普上100美分/磅,內外聯動的市場特徵明顯;第六,8、9月份國內棉花供需缺口全面顯現,60萬噸國儲棉的拋售加劇了用棉企業對2010/2011年度棉花供應不足的擔心,畢竟減少了60萬噸可流資源,可調控力量減弱,多頭認為2010/2011年度國家開門收儲的希望很大。
那麼後期棉花市場是否能上19000元乃至20000元呢?筆者認為,目前電子盤是資金市場,鄭棉主力合約CF1105衝開19000元,逼近20000元並非不可能,空頭展開反攻的力度有限,但從中長線來看,CF1105在11、12月份跌回17500元甚至17000元以下的動力存在,而現貨市場三級棉要突破18500元/噸,漲回前期高點19000元/噸的希望則不大。原因如下:第一,雖然2010/2011年度皮棉上市普遍後推15—20天,但9月下旬、10月上旬新棉將集中上市,對國儲價格造成衝擊;第二,由於目前市場皮棉價格、籽棉收購價格均遠高於國家有關部門預期,農發行資金的發放將非常謹慎,軋花廠的開秤收購也不積極,籽棉銷售價將隨籽棉大量上市回落;第三,大中型棉紡廠在消化掉前期高價庫存後或將不再托市,拋儲成交價將重回理性;第四,國家持續收緊貨幣的跡象明顯,2011年棉紡廠的資金流面臨一定壓力;第五,歐美日等國家紛紛加大對我國紡織品服裝進口限制的力度,再加上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捲土重來,出口市場很不明朗。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 l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