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工業和資訊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共同發佈了《2010年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全文如下:
2010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
(2010年9月7日)
今年以來,在中央繼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工業經濟總體上延續了去年下半年回升向好的運行態勢,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企業經營情況明顯改善,外貿出口加快恢復,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產能穩步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取得積極進展。
一、今年以來工業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一)生產增速高位適度回落,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等主動調控效果明顯,高耗能行業增速大幅回落。1-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增速同比加快9.5個百分點,其中一季度增長19.6%,二季度增長15.9%,6、7兩個月增速分別回落到13.7%和13.4%。若考慮去年同期基數因素影響,以2008年同期為基期,近兩年1-7月平均增速為12.1%,其中一季度增速為12.1%,二季度增速為12.4%,6、7兩個月增速分別為12.2%和12.1%,經濟運行平穩性進一步得到鞏固。分輕重工業看,1-7月,輕、重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6%和18.4%,同比分別加快5.5個和11.2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分別增長13.5%和13.3%,當月輕工業增速快於重工業0.2個百分點,改變了自去年6月份以來重工業增速連續13個月快於輕工業的增長態勢,輕、重工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趨於協調。
國務院節能減排電視電話會議之後,各地區、各部門加大了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後產能工作力度,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勢頭得到遏制。1-7月,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的19.6%回落到16.2%,其中7月份增長10.5%,比上月減緩1.3個百分點,回落速度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快1個百分點。隨著高耗能行業生產增速加快回落,工業能耗過快增長的勢頭開始放緩。單位增加值能耗已從一季度同比增長0.38%轉為同比下降1.25%。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1-7月,全國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22.6%,增幅比一季度回落5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全國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5.3%,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
(二)企業經營狀況繼續好轉,納稅和吸納就業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小企業運行態勢改善。1-7月,國家統計局統計的24個省份規模以上工業(1-5月主營業務收入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82.1%)累計實現利潤同比增長61.1%,銷售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5.15%上升到6.16%,上繳稅金總額同比增長29.9%,從業人員平均人數同比增長6.7%。
中小企業生產加快增長,經營狀況進一步改善。1-7月,全國規模以上中小型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2%,增速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準快1.2個百分點。1-5月,規模以上中小型企業實現利潤9696億元,上繳稅金總額572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2.2%和28.7%,分別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的63%和51.4%;吸納就業人數達到6673萬人,同比增加439萬人,增長7%。
(三)國內需求穩定增長,外貿出口逐步恢復。1-7月,規模以上工業完成銷售產值同比增長32.4%,其中內銷增長33.1%,占全部銷售產值的比重達到86.8%,比2009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比2008年和2007年同期分別提高3.4個和5.2個百分點。隨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投資類產品生產增速明顯放緩,消費對工業增長的拉動作用增強。1-7月,消費品工業內銷產值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內銷產值的增長貢獻率上升到23.5%,分別比上半年和一季度提高0.7個和1.4個百分點。
出口在去年較低基數上加快增長。1-7月,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28.2%,比2008年同期增長8.2%,其中1-2月比2008年同期增長3.2%,3、4、5、6、7五個月分別比2008年同期增長8.1%、9.3%、11.9%、12.3%和9.1%。另據海關統計,1-7月,我國外貿出口額8505億美元,同比增長35.6%,比2008年同期增長5.8%,如果考慮美元貶值等因素,仍沒有完全恢復到國際金融危機前同期水準。
2007-2010年1-7月規模以上工業內銷和出口變化
(四)工業投資結構有所改善,技術改造對工業拉動作用加強。1-7月,全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2.1%,增幅同比回落5.1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長25.1%,比一季度回落0.7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增幅由去年同期的23.8%回落到15.3%。技術改造在促進工業內涵式發展方面的作用增強。2009年中央財政下達的4441個技術改造專項貼息補貼專案已全部開工建設,計畫總投資6326億元,截至5月底累計到位資金4219億元,完成投資3443億元;項目已竣工投產662項,完成投資638億元。各地始終重視技術改造工作,工業結構調整明顯得益於技改投入。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各省級地方財政用於技改的資金總計約200億元。
(五)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取得積極成效,應對危機保增長作用明顯。2009年初國家相繼制定出臺汽車、鋼鐵、紡織、裝備製造、船舶、電子資訊、輕工、石化、有色金屬、物流等十大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規劃實施一年多成效顯著。今年前7個月,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涉及的九個工業行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17.2%;1-5月實現利潤1.13萬億元,增長84.8%。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新進展。特別是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後產能工作、加快推動企業兼併重組的意見和關於進一步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意見等一系列產業政策的發佈實施,加快了企業兼併重組、淘汰落後步伐。鋼鐵工業兼併重組有序推進,今年本鋼兼併北台鋼鐵,首鋼兼併通鋼,鞍鋼與攀鋼實現聯合重組,天津四家鋼鐵企業聯合成立天津渤海鋼鐵有限公司。汽車產銷量在2009年突破1000萬輛後,今年1-7月又分別達到1021萬輛和1026萬輛,同比增長43.6%和42.7%。前7個月,全國造船完工量達到352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87.4%,由於新承接訂單快速回升,全行業手持訂單量達到了與2009年底基本持平的狀態。
(六)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高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1-7月,東、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6.1%、19.9%和16.9%,中西部地區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08年同期的37.7%上升到38.9%。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7%,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0.7個百分點,其中生物醫藥及生化製品增長18.9%,積體電路增長34.7%,電子電腦及辦公設備增長17.9%,醫療設備及儀器儀錶增長18%。1-7月,軟體業務收入增長29%,同比加快6.8個百分點。
二、當前工業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當前,工業經濟運行正處在由回升向好向持續穩定增長轉變的關鍵時期。繼續保持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有利條件很多,但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不少,特別是經濟運行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短期問題和長期矛盾相互交織,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相互影響,經濟運行內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必須未雨綢繆,早做準備、積極應對。
(一)全球經濟復蘇基礎仍然脆弱,出口壓力增加
當前,歐美失業率仍處於9%-10%高位區間。主要國家赤字水準居高難下,預計今年美國政府赤字占GDP的比重達到10%,歐元區16國平均水準達到7%,日本則要高達19%,高償債率導致各國政府緊縮財政支出,社會總需求大大壓縮。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延續可能會加劇歐元對美元和人民幣的貶值,今年4月份以來,人民幣對歐元升值接近15%,給國內出口商帶來較大壓力,未來幾個月歐洲債務危機對中國外貿出口的負面效應可能逐步顯現。針對中國的貿易救濟措施明顯增多,今年一季度全球新發起的19項反傾銷調查和新啟動15項貿易保護政策,其中針對中國出口商品的分別為9項和10項,分別占總數的47%和67%,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趨勢加強,上半年國際上針對我國的貿易救濟措施共有38起,其中歐盟7起,涉案金額達到46億美元。
(二)投資增速放緩,企業技術改造投資長效機制亟待建立。
1-7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9%,同比回落時間:20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