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實地調研廣東、江蘇、山東等地出口企業後發現,人民幣若短期內大幅升值,將使得一批傳統行業的出口企業利潤大幅下降,許多企業將因此倒閉,進而影響到就業和社會穩定。
長期以來,一些西方國家一直指責人民幣匯率被“嚴重低估”。美國國會眾議院籌款委員會24日投票通過了一項旨在對所謂低估本幣匯率的國家征收特別關稅的法案,對人民幣升值進一步形成壓力。
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098。自6月19日中國央行重申匯改至9月21日的3個多月時間內,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已近2%。
記者調研發現,經過前幾年的資源、原材料、人力成本的上漲,紡織、服裝、鞋帽和玩具等傳統行業的出口企業多數成為低利潤率或者是微利的行業,並沒有相應的空間來消化人民幣持續升值以及各項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傳統行業的整體水平不高,但直接或間接吸納了數千萬勞動力,充當著社會穩定器作用。一旦人民幣短期內大幅升值,將導致大批出口企業倒閉,大批工人失業,農民工大規模返鄉,不利社會和諧穩定。
廣州花都宏源摩托車外貿企業負責人錢進對記者表示,目前歐美接連對中國出口的電子機械等產品開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摩托車等機械行業的外貿利潤率甚至還不到5%,企業生存已很困難。
“第四季度是中國出口貿易的旺季,許多訂單准備在近期結匯收款。如果人民幣升值加快,企業結匯時必將遭受重大損失。”他說。
一些市場人士認為,人民幣快速升值將和當前中國外貿企業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形成疊加效應,影響全球貿易複蘇進程。
廣東省外經貿廳廳長梁耀文說,最新調查顯示,廣東外貿企業近期生產成本持續大幅上升。其中,今年以來,企業用工成本普遍提高20%左右,六成以上的企業預期年內薪酬仍將上漲。
同時,外貿企業原材料購進成本普遍有10%左右的增長,鋼材、銅材、塑料、棉花等主要原材料價格同比上漲20%以上;另外,用電成本上升、海運成本成倍提高,也加大了企業的成本壓力。
“中國外貿企業遠不能說已經克服了金融危機,而美國政府持續施加壓力讓人民幣升值只會讓這些企業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他說。江蘇東渡集團董事長徐衛民告訴記者,人民幣繼續升值將帶給紡織服裝行業很大壓力。
“事實上,紡織服裝行業內,好企業的比例是10%左右,微利企業占50%左右,紡織行業整體利潤率在3-4%之間。人民幣升值如果超過5%,三分之二的紡織服裝企業都受不了。”徐衛民說。
江蘇省社科院財貿研究所所長吳先滿介紹,江蘇省出口規模多年來位居全國第二,其中,機電產業、紡織服裝產業列全國出口的第二和第三位,機電、紡織服裝等出口行業受匯率變動的影響最為明顯。
江蘇省社科院與商務廳近期做的一項出口企業定量分析顯示,實際匯率每升值1個百分點,江蘇的機電出口約下降0.63個百分點,江蘇的紡織服裝出口約下降1.47個百分點;人民幣實際匯率波動率每增加1個百分點,江蘇的機電出口將下降0.02個百分點,紡織服裝出口將會下降0.04個百分點。
受訪企業普遍表示,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較長時間保持在6.5的水平,江蘇的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將受到重大沖擊:江蘇紡織服裝出口的增速可能下降到零;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的利潤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現許多企業倒閉,進而影響到就業和社會穩定。
耶莉婭集團是山東東部一家年出口額1000萬美元的外貿服裝加工出口企業,企業現有員工1500人。集團進出口公司總經理譚紅岩說,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突破6.7,企業盈利空間將進一步縮小,經營壓力將會明顯增大。
一份關於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影響的最新調研報告顯示,大多數出口企業所能承受的人民幣升值幅度是2%以下,這部分企業占全部樣本總數的39.7%,能承受人民幣升值2%-4%的企業占33.8%。該調研報告的總樣本數為1900個,包括中國十多個省市的出口企業。據悉,中國中小型出口企業的利潤率並不高,尤其是紡織、服裝、鞋帽等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有84.07%的出口企業利潤率在5%以內。
一些中國企業和外貿人士認為,人民幣快速升值在給中國企業造成嚴重損失的同時,也無益於全球經濟的平穩發展。
廣州坤江汽車配件公司總經理魏小華說,以汽車配件行業為例,大部分中國生產企業都與歐美、日韓等跨國汽車巨頭有著直接的產業聯系,而這些跨國巨頭將生產能力向中國市場轉移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大幅度的人民幣升值不僅直接傷害了所有參與企業,也不會讓發達國家已經轉移出的生產能力和就業崗位轉移回去。
“如果一次性升值20%-40%,整個產業鏈都將無法運作。”魏小華說,“就算中國的產能和出口能力被硬性打壓下去,這些能力也只會轉移到越南、南美等市場,而轉移所需的時間、金錢等成本也是難以想象的。”
廣東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副廳長鄭建榮說,當前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符合市場規律,既是穩定中國的出口和推動中國經濟持續複蘇的需要,也是保持世界經濟和貿易複蘇的共同需求。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 l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