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首頁 » 新聞中心 » 企業新聞

山東部分中小紡織企業寧願停產也不進貨棉花

持續飆漲的棉價已經讓紡織企業感受到成本上漲的壓力。   

記者獲悉,目前中國家紡名城高密市的近千家中小紡織企業中,已有百家企業由於棉價上漲導致成本上升,進入減產或停工狀態。   

與此同時,企業只能依靠自身消化成本的上漲。孚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中層對導報記者表示,棉價上漲帶來的風險最終將在棉花產業鏈下遊釋放出來,紡織行業又將迎來一輪汰弱留強

寧停產不進貨   

進入紡織行業近十年的高密市紡織業協會副會長單寶成用脫韁的野馬形容9月份以來的這波棉價上漲。   

本月27日,代表國內棉價水平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328)達到22032/噸,刷新了10年來的最高紀錄。期貨市場上,鄭棉繼9月初突破1.8萬元/噸後強勢上揚至272.2萬元/噸的曆史新高,一月漲幅達20%。   

單寶成27日對記者說,現在很多小紡織企業寧願不生產也不願意進貨,價格高、風險也大,擔心大量進貨後砸在手裏。”   

高密市中小企業局相關負責人28日告訴記者,目前高密市近千家中小紡織企業中已有百家企業因為受到棉價飛漲、人民幣升值等不利因素影響,處於減產或者停工狀態。

別說中小企業了,就是大型紡織企業如果按照現在的棉花價格進貨生產,也絲毫沒有利潤可言。孚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口部負責人說。孚日家紡目前生產使用的是前期囤貨。我們預計棉價比同期上漲1000/噸,而現在已經上漲了5000多元/噸。這樣的價格,哪個企業敢接單?”

外貿隱憂   

單寶成還表示,國外一些商家甚至要求國內紡織企業使用進口棉花,理由是國內棉花質量存在一定問題。由此,企業將喪失對成本和產品兩方面的定價權。”   

單寶成說,企業本應將棉價上漲的成本轉移到產品中去,但是由於對國外市場的依賴,一旦要求提價,訂單可能就要流向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等市場,所以國內企業只能通過壓縮自身利潤消化成本。   

據介紹,在這一輪棉價上漲過程中,已經有部分投機資金在現貨市場囤貨或者在中美兩個市場通過訂單鎖定現貨,對市場造成一定影響。同時,國內棉花價格炒作的背後也不乏外資企業的身影。據了解,目前已有路易達孚等多家大型外資棉商取得了在中國參與棉花收購、加工及經營業務的許可證。   

如今,紡織企業最擔心的問題是,棉價的這種不理性高位還要持續多久。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 lara

時間:2010/9/29
點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