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棉花會漲價,可沒想到漲得這麼突然這麼迅猛……”昨天在省紡織工業協會,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對於這波棉價上漲行情,連業內人士都始料不及。短短一個來月,棉價翻了一番還多。從棉花到溫馨的“四件套”床品,收購、初加工、紡紗、織染等環節正在遭遇怎樣的變局,漲價壓力如何傳導?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採訪。
一場“逢漲”的婚禮
中低檔“四件套”普漲50%
朱樹濤和王延波的婚禮定在12月18日。新房秋天就已經裝修好了,家電也已配備齊全,兩人這幾天開始張羅生活用品。
“本來以為毛巾、床品這些東西隨處都有賣,臨近結婚再買也不遲,可沒想到突然就漲價了……”王延波告訴記者,她昨天去濟南文化東路一家大型超市轉了轉,“有一款‘四件套’,一件床單、一件被套、兩件枕套,營業員說前幾天賣198元,可就兩三天的功夫,漲到了298元,整整漲了50%。”王延波告訴記者的時候仍然覺得這很不可思議。
而記者週末走訪濟南舜耕路、文化東路上幾家大型超市發現,王延波說得並沒錯,先前200元左右的“四件套”普遍漲價100元左右。
然而,就在一個多月前的10月上旬,濟南曆山路上孚日家紡的旗艦店還曾舉辦了大型的促銷活動,原價118元的床單只要50元即可拿下。10月底,有市民聞訊趕至,表示如果店裏仍按50元一件的價格出售,可一次性購買100件,但是“這時候棉花價格已經漲上來了,即便是要1000件,我們每件的售價也不能低於八九十元,要不然就賠本”。
一部“燙手”的買紗電話
一不留神幾萬塊就沒了
“假如你是前天晚上給我打電話,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價格是一直在漲,但是昨天,期貨跌了一點點,今天已經跌停了,接下來的情況就要看下周了,下周是關鍵點……”12日晚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臨清三和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行銷部工作人員李延強表示,目前他們所有的業務員一天到晚都在打電話,諮詢各地的價格,“一不留神可能幾萬塊錢就沒有了”。
回顧近期棉價走勢,李延強說:“第一天晚上談好了價錢,第二天就漲了1000塊錢,一點辦法沒有,天天都是這樣。”
臨清三和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進出口部的張欣也感歎“一天一個價,成本太高了”,他們進口的低檔棉花去年9月份的時候大約在每磅67.5美分,現在到了150-160美分,翻了一番還多。
在李延強看來,“美國在拼命地印鈔票,全世界貨幣都在貶值,棉花今年又短缺,漲價是必然的”。
但是,棉價“必然上漲”的後果就是紡織企業面臨限產停產的危險。“一方面,企業根本買不到棉花,另一方面,即使買到了,價格也非常高,成本也水漲船高,但是我們的產品卻不敢輕易上調價格,你價格上來了,客戶就得考慮考慮了……”據李延強瞭解,目前已經有一部分小型紡織企業關門了,“我們四五千人的企業還好一些,那些一兩千人規模的小企業根本就扛不住”。
一個紗廠的“癟錢包”
資金需求大增考驗紡紗企業
“棉花價格大幅波動,受影響最大的就是紡紗企業,可以說紡紗是從棉花到布匹成衣這個鏈條上最最脆弱的一環……”夏津縣民營經濟發展局的張孟友科長如此定位紡紗業的抗風險能力。
張孟友介紹,今年9月初,籽棉價格“高開”,不久就趕上了去年的最高水準,達到每斤4-4.2元,9月初至今兩個多月時間,棉價飛一般地漲了上來,“雖然部分紡紗企業有庫存,但眼看著棉價呼呼往上漲,紗廠都坐不住,紛紛購進皮棉,廠家越急於採購,棉農越惜售,而棉農越惜售,棉價越看漲,紗廠越坐不住,這成了惡性循環……”張孟友憑他多年的工作經驗認為這“不大正常”。
對於夏津縣的140多家紗廠來說,今年的行情是“從來沒遇到過的”,雖然比下降行情要好,但是原料飛漲對周轉資金的需求比較大,這對小企業來說是個難題,而作為植棉大縣的夏津有大大小小140多家紡紗企業,恰恰多數是民營企業,平均規模不算很大。
事實上,對於絕大多數紗企來說,他們並不喜歡這種大起大落,還是希望價格穩定的上漲。夏津潤通紡織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大起大落最容易出問題。
一群“喊渴”的棉商
當地棉農惜售至今仍囤2/3
於鳳君這幾天忙得焦頭爛額,作為德州夏津亨利棉業有限公司一家收購籽棉並進行初加工的企業的負責人,他得想盡辦法從棉農手裏“摳”棉花。
“今年棉花就像坐上了過山車,價格一個勁兒地往上漲,8月底我從棉農手裏收購籽棉,價格大約在每斤3.2-3.3元,哪知道從這往後,漲價就刹不住車了,前幾天最高到了7元一斤,這兩天略微回落,但是每斤也接近7元錢。”於鳳君給記者梳理籽棉的漲價歷程如數家珍。
價格高漲也就罷了,可是數量上也不能保證。於鳳君告訴記者,雖然夏津是產棉大縣,每年的棉花產量並不少,但是絕大多數棉農並不急於出手,我們當地的棉花也就賣出了1/3左右,他們把棉花囤起來,觀望價格是否還有上漲的空間。
“棉價越高,棉農越惜售,可是紡紗廠越是大量的求購皮棉。”於鳳君認為“買漲不買跌”在這波棉花漲價行情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紡紗企業目前就正在大量收購棉花。
於鳳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生產一噸皮棉,拋去籽棉原料不算,光人工、電費、包裝費、納稅、機器損耗這些,就得700元左右,而去年這個時候不過500多元。其中,光人工支出同比就得增加1/3左右,去年一天50元的標準,今年都得八九十元了。”他說皮棉最高到了每噸3.1萬元。
一畝棉田的盈虧賬
價低於五六元就算白忙活
“種子,農藥,薄膜,哪一樣不得花錢啊,種棉花不比種糧食,成本高著呢……”昨天接受記者採訪時,德州夏津縣的棉農趙友德有一肚子話要告訴記者,他說近期棉花價格是漲得挺猛,但是今年棉花減產特別厲害,如果還是去年的價格,那所有的棉農都得賠錢。“不賠錢都有好多人不種了,一賠錢,大夥兒就更不種了。”趙友德說。
夏津縣農業局有關負責人胡俊新向記者介紹,全縣2008年植棉面積65萬畝,2009年下降到60.3萬畝,2010年植棉面積再次下降到53.8萬畝,減幅達10.8%。
據測算,夏津今年畝產籽棉200公斤左右,比去年減產54.7公斤,減產幅度達21.5%。
與此同時,植棉成本卻明顯增加。具體來看,物化成本每畝516元,包括化肥280元、農藥90元、種子25元、地膜31元、耕地35元、播種15元、灌溉20元、其他20元,總共比去年增加10元。每畝用工33個,增加2.9個,勞動力成本達825元,比去年增加73元。這樣算下來,種一畝棉花至少要1341元,而今年的畝產只有400斤左右,棉農至少要將價格定在每斤3.4元才能不賠錢。
對此,趙友德認為這是比較保守的數字,實際的成本還要高出不少,“好種子一斤就要40元,一畝地起碼要用四五斤種子,25元哪夠啊”。根據趙友德的估算,植棉盈虧的平衡點甚至被調到了5元多,他認為只有棉價接近6元/斤,棉農才有利可圖,要不然還不如種糧食或乾脆出去打工。
權威解讀
棉價或會暴跌
漲價預期的傳導最可怕
棉價或會暴跌
“從棉花收購到做成床品,紡織業是一整個鏈條,各個產業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昨天下午,省紡織工業協會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來看,省內企業還都處於承壓階段,暫時沒有大規模停產限產,但也有個別出口企業暫停接單了,當棉花漲價在產業鏈上一步步傳導後,毛巾、床品、成衣等產品就要承受巨大的風險,因為誰也不知道國際市場上成品的最終漲幅,也很難預測消費者的承受能力。
在該人士看來,一旦最下游產品滯銷,就會往回傳導,最終導致棉花滯銷,價格暴跌,最受傷的還是棉農。“現在棉農普遍受了炒家的‘蠱惑’,但實際上囤棉是很危險的。”該人士表示,炒作和囤棉已經攪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漲價並不可怕,突然漲價和對漲價的預期才最可怕”。
棉價震盪
棉價近幾日
現回調跡象
國家七部委下發維護當前棉花市場秩序的通知後,央行不久又上調了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這種“組合拳”讓棉花價格繼續上揚的趨勢得到抑制。
12日,滬深兩市大幅跳水,滬指創2009年8月末至今最大單日跌幅。股市下跌也波及到了大宗商品市場,在獲利資金紛紛離場的情況下,12日大宗商品大面積跌停,其中棉花更是連續兩天跌停,兩天內每噸跌去3000元。截至記者昨天發稿,中國棉花資訊網的數據顯示,鄭商所棉花期貨CF011收盤報每噸30340元,跌1595元,CF101收盤報每噸29540元,跌2270元。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l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