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首頁 » 新聞中心 » 企業新聞

中國紡織品“破壁”路上的思考

紡織行業是中國的傳統優勢行業,紡織品出口在我國出口產品中一直佔據重要地位。2007年至今,中國紡織品(包含服裝)年出口額均在1700億美元以上,每年向歐盟、美國出口的紡織品和服裝的價值都在100億美元以上。但近幾年中國紡織品出口卻面臨著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召回通報案例屢次發生。

一、遭召回通報的現狀

2009年,歐盟通過RAPEX-CHINA系統對中國除玩具外的其他輕紡產品通報共373起,通報數量較2008年的201起增長了85.57%。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發佈涉及中國紡織品服裝類產品通報24起,占CPSC對華召回通報的11.27%,同比增長4.35%2010年上半年,歐盟累計召回中國產紡織服裝產品為133項,同比增長102%。同期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累計召回41項紡織服裝產品,同比增長86%,其中中國產紡織品召回數量為29項,占總數的71%,同比增長123%

歐盟和美國召回通報的紡織品服裝類產品均以兒童服裝和鞋為主,但也包括一些運動服裝和特殊用途服裝。通報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勒頸窒息危險(兒童上衣和帽子的抽繩長度超標)、傷害危險(兒童服裝的腰部抽繩長度超標)、化學危險(被檢出富馬酸二甲酯、金屬配件中鎳含量超標、釋放的苯超標等)、阻燃標準不符等,其中勒頸窒息危險和傷害危險占安全風險通報的90%以上。

二、原因分析

2005年至今,中國紡織品出口一直以較快速度增長,在2008年人民幣升值、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情形下,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仍分別達到1851億美元、1882.5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為8%1.7%。作為敏感產品之一,中國製造的紡織服裝產品仍將是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目標之一。發展中國家將會更多地利用反傾銷、特保等手段,發達國家更多的是倚仗技術和行銷方面的優勢,採用技術性貿易壁壘,使我國紡織服裝出口面臨屢遭召回的窘境。

2009年底,我國涉及紡織工業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已有999項,但國家強制性標準和行業強制性標準只有幾十個,基礎安全衛生標準更是少之又少。GB 18401-2003《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只有五項專案,實在不能與國外國際標準相比照。但推薦性標準上的專案指標規定較詳細全面,如:GB/T 18885-2009《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GB/T 23155-2008《進出口兒童服裝繩帶安全要求及測試方法》。

反觀歐盟、美國、日本相關紡織品的關於有毒有害物質的法規指令,多且詳細,涉及兒童服裝上的繩帶、小零件的標準法規有歐盟的EN 14682-2007《兒童服裝安全規範兒童服裝繩索及束帶》、美國的ASTM F1816-97(2004)《兒童上衣的繩帶安全規範》及CPSC的《兒童上衣的抽緊帶指南》等。

我國紡織品,尤其是服裝,絕大多數是來樣製作,而大多數企業對自身生產產品的國外國際標準不太瞭解,盲目按客戶要求生產,一定程度上導致我國兒童服裝上的繩帶、小零件不符合性而引起召回。

此外,不少生產經營者多以低價競爭獲取訂單,進行低成本運作。生產與其提樣時有不同,出口產品品質失去控制。

三、建議

近年來,中國紡織品屢遭召回通報,有的企業因產品遭召回損失較大而破產,有的企業因產品遭通報而失去一些客戶。召回通報事件之頻繁,負面影響之嚴重,應引起有關各方的密切關注。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1、制定政策,促使標準執行

在把關產品品質上,政府部門應義不容辭地承擔督查、引導責任。一應制定相應法規、下發相關檔或制訂合理政策,促使推薦性標準的有效執行;二可制訂相應的鼓勵政策,給企業以資金補償,變被動應付為主動創新,尋求更好工藝來滿足標準要求。另外,因遭召回通報的紡織品中80%以上是處於過渡期的新增法檢產品如兒童針織服裝和法檢目錄外產品如帽子,則應制定政策,加強這些產品的監管和抽查。

2、多方協作,規範市場運作

政府部門或紡織工業協會應與研究院校、檢測機構相結合,探討、制定有益於我國經濟發展有利於生態環境的技術壁壘、綠色壁壘;協會應制定行業規範,協調、溝通生產經營者,消除惡性競爭,提高我高產品質量水準。

3、資訊宣傳,服務生產企業

歐美等國家的法規多、規定細,生產者不能及時瞭解法規標準。政府部門應收集標準、資訊等,通過以說法,進行品質安全控制與法規標準的諮詢和培訓等多種方式,幫助企業有效規避出口風險,強化企業的產品品質主體責任意識、安全意識,從而有效執行標準法規。

4、防範風險,促進品質提升

如果要達到紡織產品符合相關標準法規的要求,就必須加強整個生產環節的監管,從農藥的噴灑、助劑的使用到成品的製作,防範可能存在的品質安全風險,消除品質安全隱患。對質量體系實施監控和對產品不定期抽查,促使生產經營者:一與客戶簽訂合同時應注意規避風險,不接受有缺陷設計,避免退運索賠;二應樹立責任意識,不存僥倖心理,不作短期商業行為;三應有創新意識,進行技術革新、技術改造,促進產品品質提升。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lara

時間:2010/12/5
點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