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內資訊

“十二五”居民增收目標初定 每年增長7%

國家“十二五”規劃已經初步確定,“十二五”的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速目標為7%,與經濟增速7%的年均目標一致。

此前,中央在關於“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就提出“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一致。

不過,在地方陸續確定的“十二五”規劃發展目標以及2011年發展目標中,經濟增速與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一致的並不多,地方確定的經濟增速目標往往比城鄉居民收入增速目標高1-2個百分點。

對此,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本波表示,如果要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收入增速應不低於經濟增速。不過,地方對於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可能有自己的理解。

“可以理解為,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城鄉居民收入也實現較快增長,即增長的趨勢是一致的。”張本波說。

規劃趕不上變化:

“十一五”目標已大幅超越

據了解,上述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目標僅僅是以不變價(剔除物價漲幅之後)計算的,如果考慮物價因素,實際增速應高於7%才能實現“和經濟發展同步”。

對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十一五”規劃的目標是年均增長5%,分別在2010年達到13390元和4150元。

實際上,截至2009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到1717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已達到5153元,扣除物價因素,分別比上年增長9.8%、8.5%。“十一五”規劃的收入目標早被超越。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員袁鋼明(博客)表示,“十一五”預定的經濟增速是7.5%,每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經濟增長目標也是在8%左右,但是實際增長都大幅超越規劃目標,因此“十一五”期間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超出規劃的5%增速並不意外。

對於未來五年,袁鋼明表示,“為了轉變發展方式,中央不希望把經濟搞得太快,但是地方的規劃速度仍然很快,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速目標將繼續被大幅超越。如何把指標確定的切合實際,是一個問題。”

地方各自理解:

“同步”重在趨勢一致

盡管國家將“十二五”的經濟增速和城鄉居民收入的年均目標都初定為7%,但是地方對於“同步”的理解並不完全一致。

比如,四川省“十二五”規劃初步確定年均經濟增速為12%,預計在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6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200元。

考慮到2010年四川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在10%左右,按此測算,“十二五”期間,四川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速約為11%。

這意味著,四川省“十二五”規劃的基本思路是,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比經濟增速低1個百分點。

如果具體看2011年的目標,則各個省(區、市)經濟增速目標高於收入增速目標的情況更加普遍。(廣東等10餘省市推“收入倍增計劃”)

北京市2011年經濟增速目標為8%,高於收入增速目標1個百分點。寧夏、黑龍江、山西等多個省市確定2011年經濟增長目標為12%,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目標為10%。

對此,陝西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寶通表示,中西部地區要加快經濟發展,仍只能主要靠投資來做大經濟蛋糕,在此基礎上城鄉居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所以,首先是要經濟快速發展,才有居民收入增長。依賴提高居民收入來拉動消費進而拉動經濟的方式,目前在大部分省份還行不通。

“中國大部分地區,尤其是中西部,目前無法依賴消費來拉動經濟。經濟發達國家,經濟增速在5%就是過熱,但是在中國,5%的經濟增速可能連就業問題都解決不了。”張寶通說。

不過,在地方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的目標設定上也出現了特例 陝西省確定2011年的城鄉居民收入增速為14%,高於經濟增速12%的目標。

張寶通認為,陝西有一些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能有效提高居民收入,但是要實現14%的實際增速難度並不小。

“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居民收入獲得相應快速增長,這就是 同步 ,要真正實現實際的經濟增速和收入同一個數字增長,其實很難,規劃指標只是反映了一個方向。”北京社科院經濟所所長趙弘解釋說。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 lara

時間:2011/1/2
點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