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內資訊

政策存變數 2011年商品走勢會更曲折

對於過去的兩年,市場走勢基本符合我們在當年年初的判斷:2009年是百年危機、百年機遇,大宗商品V形反轉;2010年,整個商品市場則是震蕩向上,由“快牛”轉換成了“慢牛”。

展望2011年,我們認為,大宗商品依然處於上升周期中,目前正處於牛市的第二階段。世界經濟複蘇、宏觀環境依然向好奠定了商品的牛市根基。但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中國和美國可能會在2011年出臺一些新的緊縮政策,這將對商品價格構成打壓,不排除出現大幅調整的可能,明年的走勢可能會更加曲折。

世界經濟上升趨勢依舊

眾所周知,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兩大發動機,一個是美國,另外一個是中國。兩國的經濟狀況對世界經濟走勢有重要影響。目前一些經濟的先行指標表明,兩個經濟體均處於穩步複蘇中,兩國的實體經濟運行也都處於穩步上升階段。

主要經濟體2008年1月-2010年11月PMI走勢

從中國自身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看,雖然今年出臺了一些緊縮流動性的措施,但並沒有改變中國經濟複蘇的總體趨勢;而從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依然呈穩步增長走勢,這表明中國經濟持續向好。

10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稱全球經濟複蘇持續推進,報告指出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仍將是引領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複蘇速度繼續領先於發達國家。根據IMF的最新預測,2010年和2011年,預計全球經濟增速將分別達到4.8%和4.2%,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產出在2010年和2011年將分別增長7.1%和6.4%,其中,中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計將維持其10.5%和9.6%的領頭羊位置不變。發達經濟體今明兩年的增長率則為2.7%和2.2%。IMF的預測也進一步表明,世界經濟依然處於複蘇趨勢當中,不太可能陷入二次衰退。

商品供求關系依然緊張

宏觀經濟的不斷複蘇,必然會拉動大宗商品的需求。由於工業品供給短期不會發生很大變化,因此其價格受需求的影響較大,而農產品需求則呈現穩定的增長,供給則受天氣影響較大,因此其價格主要受供給面影響。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與宏觀經濟聯系最為緊密的工業品。

以銅為例,從消費結構來看,我國銅主要用於電力電子、家電和建築行業,今年11月我國電力電纜、發電設備、空調、冰箱、洗衣機單月同比增速分別為32.89%、11.88%、33.63%、28.89%、23.72%;1—11月累計同比增速分別為26.87%、10.37%、40.3%、28.45%、29.44%。與前11個月銅杆產量10.89%以及精煉銅供應量4.14%的增幅相比,終端消費產品產量增速明顯較快。因此,今年我國銅現貨需求情況並非表面上那麼低迷,終端消費量增速仍然可觀。從長期來看,國家電網公司“十二五”規劃顯示,電網投資將超過1.7萬億元,與“十一五”期間1.2萬億元相比大幅增長40%。此外,2011年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刺激消費政策仍將大力推進,因此,中國需求仍然可能成為銅價新一輪上漲的推動力。

而另一大宗基礎商品螺紋鋼,則有50%左右應用於房地產行業。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11年,中國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設規模或將高達1000萬套,相比2010年的580萬套,增長72.4%,以此計算,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資或將達1.4萬億元人民幣,這無疑將極大刺激螺紋鋼的需求,從而引發新一輪上漲。

作為商品市場另一主力軍的農產品,今年的棉花和白糖由於供給面出現了較大問題,使得其供求矛盾激化,從而走出了一波波瀾壯闊的大行情,價格一舉突破舊區間,開始在新區間裏運行。展望明年,我們認為,這種供求偏緊的局面將會持續,因此其價格將會維持在高位運行。

對於豆類以及油脂類品種,由於其價格相對於其他農產品來說依然漲幅較小,因此2011年其價格重心有望整體上移。美豆正處於牛市周期,南美大豆主產區的天氣狀況、USDA對美豆需求預估的調整、美元指數的走勢、北美大豆種植面積爭奪,這些因素都有望成為引發2011年美豆期價反彈的導火索。 

作為大宗商品領頭羊的原油,在其他能源、原材料飆升之時,卻在底部盤整了一年半之久。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原油補漲的可能性非常之大,朝鮮半島的局勢,很可能成為原油價格上漲的導火索。目前,朝鮮半島局勢不穩已被看做是明年亞洲地區值得關注的主要風險,因此,2011年原油期價料將迎來新一輪上漲,或將推升豆類尤其是豆油期價。再加上全球豆油庫存消費比降至近年來新低,預計2011年豆油價格走勢相對大豆和豆粕將有更大的上漲空間。

世界性通貨膨脹不可避免

全球性流動性過剩,也是導致商品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

我國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雖然把2011年的貨幣政策由適度寬松轉向穩健,但國家發改委上報的新增信貸規模依然為7.5萬億,與今年持平,相當於正常年份的兩倍多,因此目前中國市場上的貨幣依然非常充裕。

而美國在2009年動用寬松貨幣政策後,2010年11月美聯儲宣布啟動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美聯儲將在2011年6月底以前再購買6000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國債;歐元區在今年動用1100億歐元救助深陷債務危機的希臘之後,又決定向愛爾蘭提供850億歐元的救助,歐洲中央銀行也在12月2日宣布,繼續將歐元區16國主導利率維持在1%,這是歐洲央行連續第20個月將該利率維持在這一曆史最低水平,表示其將繼續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放緩退出政策的步伐。

世界主要經濟體均繼續延續了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未來世界性的通貨膨脹不可避免,而高通貨膨脹則會與高經濟增長相伴而來。目前世界經濟還未達到高速增長的時期,因此目前只是出現了通貨膨脹的苗頭,但隨著經濟不斷向好,世界性的通脹必然會到來,從而推高大宗商品價格。

政策取向可能趨於緊縮

目前來看,大宗商品價格的上行趨勢沒有改變,制約其價格大幅上漲的主要因素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可能出臺的一系列緊縮政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的貨幣政策將由適度寬松轉為穩健,這表明,國家很可能再次出臺一系列調控政策,來應對不斷上漲的物價。

而利率長期處在曆史低位的美國,隨著經濟的逐漸複蘇,也不排除明年會出臺一些諸如提高利率之類的緊縮政策,如果這些政策出臺,將會導致商品市場較大幅度的調整,這是2011年投資者需主要關注的市場風險。

但曆史分析也表明,曆來的加息周期也是資本市場的上漲周期,政府緊縮政策作用的發揮需要一個過程,早期的政策效應都會被市場“封存”起來,等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才會爆發。

現在應該說商品還處於牛市上升的第二個波段,但是第二個波段一般會走得比較複雜,時間比較長,這中間本來波動幅度不該那麼大,但是由於政策問題可能導致市場波動幅度會很大。

總體說來,從目前世界經濟發展情況看,2010年世界經濟將會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和後發展中國家將會成為世界經濟新的增長動力。由於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結構主要處於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階段,每單位GDP產出需要消耗的能源及大宗原材料的量比較大,因此,其經濟的飛速發展,必然會加大對基礎能源以及大宗原材料的需求。而全球範圍內的流動性過剩則必將引發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在這兩大主要因素的支撐下,大勢上大宗商品價格將會繼續上漲,大宗商品牛市格局也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

但同時世界經濟增長不平衡,兩大發動機中國和美國貨幣政策的持續性與可能的轉向,給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勢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在2010年出現大幅上漲過後,不排除出現一定程度的調整。但我們認為,任何一次大的調整都是投資者買入的好機會,也是相關企業買入套期保值的好時機,投資者可運用“大跌大買、小跌小買;順大勢、逆小勢”的投資策略,把握節奏獲取投資回報。

出處“中華紡織網” 

作者: 常清 喻猛國    編輯: 洪珍

時間:2011/1/2
點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