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央企上繳紅利比例提高
有望讓更多百姓從中受益
昨天,財政部公布2011年擴大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和適當提高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方案。其中,中國煙草總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國家電網公司等“國字號”企業以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15家大型企業收益收取比例將達企業稅後利潤的15%。
根據財政部昨天公布的《關於完善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有關事項的通知》,2011年起,教育部所屬623戶企業,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所屬21戶企業,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直屬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文化部直屬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公司、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公司、中國動漫集團公司,農業部直屬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公司、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以及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和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兩家中央管理企業將納入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
從2011年起,將適當提高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收取比例類型由原先三類調整為四類,具體收取比例為,第一類繳納企業稅後利潤的15%;第二類為企業稅後利潤的10%;第三類為企業稅後利潤的5%;第四類免交國有資本收益。
2007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標志著我國開始正式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也結束了國企、央企“利潤獨享”的曆史。根據最初設定的三類征繳比例,第一類是具有資源性特征行業企業,上交比例為淨利潤的10%;第二類為一般競爭性行業企業,上交比例為淨利潤的5%;第三類為國家政策性企業,暫緩3年上交或者免交。
相關專家表示,從此次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分類上看,除了將一些壟斷性央企如電網企業納入其中外,還將一些市場准入門檻很高的企業,如出版業和廣播電影業企業也納入進來,這些企業進入門檻高,市場競爭壓力小,收益也高,有必要提高收取比例。此前我國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過低,此次提高收繳比例釋放出遏制央企盲目投資、加快央企結構調整的“積極信號”。提高央企上繳“紅利”比例有望更多用於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讓更多百姓從中受益。
此外,也有專家表示,從此次提高央企上繳“紅利”比例的幅度看,相對於今年中央企業利潤總額有望超過1萬億元的規模而言,明年向央企收取的國有資本收益比例仍不算高,還應隨著改革推進進一步提高收取比例。此外,應盡快將金融類國有企業也納入收繳範圍。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 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