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內資訊

珠三角:未來缺工將更嚴重

珠三角的企業遭遇用工荒的程度越來越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珠三角地區的企業長期對工人實施低福利政策,以及珠三角企業用工需求更多呈現季節性,對勞動力的吸引力不大,加之珠三角地區對外來勞動力的依賴程度明顯高於其他地區,且缺乏充分發展的服務業來充當緩沖器等。未來幾年,珠三角還將是中國用工荒最嚴重的地區。

今年珠三角勞動力將更短缺

珠江三角洲是中國最早經曆用工荒的地區,也是缺工狀況最為嚴重的地區。

中國的“民工荒”問題最早於2004年在珠三角地區出現。缺工企業主要是制衣、制鞋、玩具、紡織、建築、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勞動密集型企業。

根據調查摸底,2010年初廣東省企業缺工約90萬人,其中廣州缺工約15萬,深圳、東莞缺工各約為20萬,珠三角地區缺工55萬以上。

數據顯示,目前廣州地區企業求人倍率約為1.36:1,即每個求職者有1.36個崗位空缺。崗位多於工人,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的情況明顯。

實際上,除去2009年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從2004年開始,每年珠三角的城市都會面臨用工荒的現象,而且缺工的程度日趨嚴重,而2011年整個珠三角的缺工現象將進一步加重。

長三角缺工沒那麼嚴重

長三角的缺工現象主要集中於中小企業,呈現季節性。直到2009年下半年開始,長三角才出現缺工的現象。以蘇州為例,數據顯示各類大型企業的用工需求能基本得到滿足,而中小型企業,薪酬、保障、環境、技術等方面不如大型正規企業。

其他沿海地區的缺工現象更多是春節前後暫時性質的。

而近年來天津出現用工荒的情況較少,而且基本限於春節前後,農民工返鄉未歸的時期,並未出現大面積的持續缺工。

根據山東省就業辦公室提供的數字,目前山東全省尚有360萬農村勞動力處於待業狀態,仍然屬於農民工過剩階段。

珠三角企業薪酬吸引力低

企業長期對勞動力實施低福利,導致珠三角對勞動力吸引力下降,這是珠三角勞動力短缺的首要原因。

首先,珠三角勞動力工資和福利相對偏低。像長三角地區出臺了一系列提高農民工收入,保障農民工權益的政策,尤其是工傷保險、最低工資保障、醫療保險,像在上海的農民工還有養老保險,而廣東這方面卻沒有明顯的改變。如上海已有200萬外來務工者參加“外來人員綜合保險”,江蘇分批推行外來務工者參加“五險”。

而且,其他制造業基地早於廣東出臺解決農民工子女就學的政策。

據全國婦聯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其中14周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4000萬,近三成留守兒童家長外出務工年限在5年以上。

留守兒童問題導致大量農民工不願意再外出,或者是選擇在離家更近的地方打工而舍棄東部沿海更高收入的機會。

不少地方針對農民工子女上學出臺了各種優惠政策,像天津出臺對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學校按生均標准和實際在校生足額撥付教育經費,目前在上海的農民工同住子女接受免費義務教育達90%以上,無錫市也有90%以上的外來務工者子女進入公辦學校,增加了對農民工的吸引力。

另外,珠三角政府對於用工企業的監管比長三角和其他沿海地區更為寬松,導致該地區的勞資關系較差,對於勞動力的吸引力低。

廣東相對於長三角和天津等地區開發時間更早,開放程度更高,同時政府也更加重商,對於用工企業的監管更為松散。

代工企業穩定性不高

再者,珠三角企業類型和勞動力來源等決定了其勞動力供給不穩定。

珠三角多為代工類的中小制造企業,其本身的不穩定性導致勞動力供給很難滿足其短期需求。

珠三角更多是“三來一補”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如制鞋、玩具制造、電子裝配、服裝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行業,對外貿依存度高,生產、運營和對勞動力的需求更多呈現周期性和季節性。

代工類小型制造企業對勞動者的吸引力差。代工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呈季節性,對於希望留在城市生活、渴望穩定工作的新一代農民工的吸引力低。長三角和天津等地的制造業引來的大多數是高新技術項目,這些企業的產品附加值比較高,具有較好的工作條件和報酬。

珠三角的勞動力來源決定了其相對不穩定。

長三角比珠三角的人口多一倍左右,這樣就決定了長三角對外來勞動力的依賴比廣東要低得多。

珠三角服務業滯後

此外,珠三角制造業基地的服務業發展滯後,不能形成勞動力的良性循環。

珠三角的從業人員過於集中在制造業,因此勞動力供需受相關影響較大。

數據顯示,珠三角各城市的從業人員多數分布在制造業,像深圳、惠州和東莞從事制造業的從業人員占全體從業者的比重都超過50%,其中,惠州更是達到了71.4%,而天津制造業的比重僅為31%。

相對於其他地區,珠三角生產基地的服務業發展滯後,為制造業勞動力需求的蓄水池作用不明顯。一般情況下,當外需萎縮引起的制造業不景氣時,部分勞動力從制造業轉移到同一地區的服務業部門繼續工作,而當制造業擴張時,服務業的從業人員也會轉向該地區的制造業尋求工作機會。

未來珠三角缺工將更嚴重

未來5年到10年內,珠三角的制造類企業的缺工現象仍將不斷發生。

珠三角地區由於城鎮化程度高,農民工數量少,地區內制造業的勞動力需求主要靠外省農民工解決,未來缺工的頻率和程度都將最為嚴重。

2000年、2005年和2009年,珠三角地區的城鎮化率分別達到71.59%、77.32%和80.19%,遠高於全國其他地區。

從中長期來看,生產基地向內地轉移,沿海地區的農民工供需將更加困難。

未來廣東省有望實現比其他地區更高速的服務業發展,從而產生大量中低端勞動力需求,對於制造企業的勞動力供給的分流作用將更強。

破解“用工荒”之策

有鑒於此,企業需要通過增加員工培訓,擴大用工來源等渠道來保證用工需求得到滿足。

位於沿海的企業需要通過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來穩定用工來源。更多企業需要通過與農民工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甚至是較為長期的合同來確保企業的用工需求的連續性。

企業可以考慮適當增加相關崗位培訓,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新一代農民工對於技能和有發展前景工作傾向的需求。

企業還應該擴大用工來源渠道和增加企業吸引力來吸引新增勞動力。

企業可以考慮定期赴河南、四川、湖南、安徽、湖北、江西、陝西、重慶、廣西、貴州等勞動力輸出大省展開招聘。用工企業還可以通過與所在地政府合作,共同應對失業問題和勞動力短缺問題,並在政府的責任下解決各種農民工的生活相關問題。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lara

時間:2011/3/19
點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