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首頁 » 新聞中心 » 企業新聞

透視“十二五”規劃對紡織生產設備新要求

紡織生產設備的技術升級在“十二五”期間顯得尤為迫切。在新技術研發方面,無論是對各類紡機本身的模塊化、智能化、節能化,還是對車間與工廠級範圍內的標准化、信息化,以及對產品質量的檢測、控制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時,紡織工業規劃也對已有技術成果的推廣重點做出了明確的說明,可預見的是,這一推廣過程將伴隨著巨大的設備升級空間,也為自動化產品與技術帶來了可觀的商機。這方面的信息,也將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

紡織機械設備升級:高性能自動化方案潛力巨大

研發重點:

緊密圍繞紡織工業結構調整的需要,重點突破一批高新技術纖維專用裝備,提升傳統紡機技術水平和可靠性水平,加快紡機產品差異化、模塊化,研制高性能產業用紡織機械和節能減排型紡織機械,提高紡機專用件和配套件的技術水平,加強紡機企業的技術改造,提高“兩化”融合水平,促進紡機企業的工藝技術進步和機床數控化率。

其中,高新技術纖維裝備重點突破碳纖維、聚苯硫醚、芳綸、聚醯亞胺等高性能纖維成套設備的產業化技術,日產100噸及以上錦綸聚合裝備及技術,萬噸級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工業化生產設備,到2015年完成研發任務,進入產業化生產階段。

紡紗設備重點研發全自動轉杯紡紗機,噴氣、渦流紡紗機,在“十二五”期間形成一定數量的市場銷售;進一步解決粗細聯、細絡聯系統的控制精度、穩定性問題,加快產業化推廣,到2015年實現國產細絡聯合機國內市場占有率由目前的10%提高到30%,粗細聯合機實現每年80臺左右的銷售量。

織造設備重點發展新型模塊化無梭織機、高速毛巾織機等差異化織機、特種織機,到2015年完成產業化研發,並形成一定數量的市場銷售;加快圓機、經編機、襪機、橫機等針織機械的國產化進程。

新型非織造設備重點發展聚乳酸紡粘法非織造布生產線、聚苯硫醚熔噴設備、雙組份紡粘水刺裂解法生產線等,到2015年進入產業化階段。

染整裝備重點推進新一代多功能、智能化的在線檢測與控制系統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形成多車間級和工廠級的綜合信息管理控制系統;進一步研究高效節能環保的機織物印染設備、針織物連續練漂水洗設備及產業化技術,到2015年基本實現產業化。

在“十一五”成果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噴氣織機節氣技術、化學劑濃度在線檢測與配送系統、定形機熱能實時監控系統等節能減排技術與設備,“十二五”期間實現產業化應用。

研究全自動高速卷繞頭、高頻加熱的熱牽伸輥、高精度紡絲計量泵、高速錠子、針織用針等紡織機械關鍵配套件,解決關鍵技術,到2015年實現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30%。發展國產高性能紡機專件,提高我國紡織加工裝備行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優化紡機專件產業的產品結構。

推廣重點:

在紡織行業中大力推廣“十一五”期間研發成功並已實現大規模產業化的國產化新型裝備和關鍵配套件,降低紡織企業投資成本,加快紡織行業技術裝備升級。

其中,新型纖維裝備重點推廣日產200噸大容量短纖維成套設備、粘膠長絲連續紡絲機,到2015年,形成工業化生產;推廣改性聚酯、差別化長短絲紡絲及後加工成套設備,提高差別化比重,長絲紡絲及後加工設備的差別化比重達到50%,短纖生產設備的差別化比重達到30%,改性聚酯比重達30%。

紡紗設備重點推廣清梳聯設備、自動絡筒機、集聚(緊密)環錠細紗機等,到2015年,國產清梳聯設備占清梳聯設備總量比例達到85%,國產自動絡筒機占有率達到70%,集聚(緊密)環錠細紗機市場占有率成為主流,市場占有率達到90%。

織造設備重點推廣機電一體化噴氣織機、劍杆織機、電腦橫機等,到2015年高檔無梭織機自主化率達到25%~35%,電腦橫機、經編機等針織設備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60%。非織造設備重點推廣紡粘、熔噴、複合、水刺等非織造布設備,擴大市場應用比例。

染整設備重點推廣印染工藝參數在線檢測系統、機織物連續前處理設備和連續染色設備、新型低浴比間歇式染色機、自動化程度高的新型印花設備等,提高生產效率,實現蒸汽、水等資源能源的大量節約。

推廣大容量短纖切斷機、卷曲機、高性能寬幅鋁合金綜框等關鍵配套件,替代進口產品,降低用戶投資成本,提高制造水平。

在紡機行業推廣新型節能環保鑄造、熱處理、表面處理工藝及設備,高精化、柔性化、多功能複合加工制造技術和設備等紡織機械先進制造技術,到2015年應用比例達到30%~50%,提高紡機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紡織信息化技術:促進“兩化融合”切實落地

研發重點:

應用信息化技術改造和提升紡織工業是“十二五”期間的重要發展方向。重點研發面向生產制造層面的制造執行系統(MES),面向企業管理層面的以ERP和RFID為核心的紡織企業信息系統的集成應用,面向供應鏈和行業宏觀決策層面的紡織宏觀經濟決策支持和知識庫系統,面向紡織專業市場的電子商務服務平臺,著眼於提升整體產業信息化水平的物聯網技術。

到2015年,紡織廠MES在重點棉紡廠、針織廠等推廣應用;初步建立面向國內主要紡織品專業市場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和平臺,並選擇專業市場進行應用;紡織宏觀經濟決策支持系統實現對紡織行業數據的深度挖掘與分析,並能夠對行業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物聯網技術在服裝、家紡等行業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企業中和重點產業集群推廣應用面達30%。

推廣重點:

紡織ERP軟件已具備產業化推廣條件,重點在大中型紡織企業中推廣,並使之能與企業其他主要的信息系統實現集成;到2015年,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服務平臺在典型產業集群服務企業數量達到10000家。

紡織標准研究:標准建設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

“十二五”期間,標准要為轉變紡織工業增長方式、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提供技術支撐。重點研究制定與產業發展配套的產業用、家用紡織品和服裝標准,紡織新材料、生態紡織品、功能性紡織品、高新性能紡織品、功能服裝等重點產品及相關檢測和評價標准,紡織機械裝備以及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方面的標准,紡織品服裝與紡織機械安全標准。通過對一批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的研究,制定一批滿足市場需求而且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重要標准,提高紡織工業標准整體水平和國際化水平,進一步優化標准體系結構,提升我國標准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建立起與我國紡織科技和產業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標准體系。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lara

時間:2011/3/28
點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