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衡陽召開的湖南省紡織工作會議提出,要進一步扶持、促進紡織工業發展,到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戶數過100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500億元。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蔡力峰、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秘書長楊紀朝出席會議。
2010年,湖南規模以上紡織企業達507家,實現工業總產值632.5億元,紡織服裝出口創匯6.39億美元。初步形成了常德棉紡織、益陽棉麻紡織、株洲紡織服裝3大產業集群,以及華容、寧鄉、炎陵等8個紡織產業基地,構成了從原料到服裝、家用、產業用紡織用品製造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目前,湖南紡織工業登記註冊的企業達7000多家,涵蓋了棉紡織、化纖、印染、苧麻織、絲綢、家用紡織品、服裝等10多個子行業,產品門類齊全。紡織產業領域已有省級龍頭企業26家,其中年產值過10億的4家,產值過5億元的3家。同時擁有“夢潔”、“益鑫泰”2個中國名牌和38個湖南名牌,以及1個國家級技術中心、11個省級技術中心和1個省級工程中心。
會議透露,今後5至10年,湖南、紡織產業將在以下幾方面著力:改造和提升棉紡織印染行業,鞏固和發展化纖、服裝行業,重點支持苧麻特色產業和竹木纖維等新興產業,鼓勵發展家紡和產業用紡織品產業。具體目標上,全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0%,到202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500億元,形成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紡織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
省紡織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劉輝透露,“十二五”期間,湖南將加速常德、益陽、株洲紡織工業集群和華容、寧鄉等8個紡織工業基地的建設和發展。繼續創建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園區和基地,培育壯大湖南紡織原料、產品市場,積極發展以株洲蘆淞服飾市場為中心的服裝市場,以華容為龍頭的棉花加工市場,以益陽赫山為中心的襪業、針織市場,以“藍寧道”走廊為中心的毛針織及鞋帽產業加工市場。要充分利用地域和資源優勢,積極支持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鼓勵國內外知名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到園區落戶。通過整合產業研發、設計、製造、人才、資訊等資源,引導企業向園區聚集。
蔡力峰在會上指出,紡織工業是湖南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傳統支柱產業,在全省國民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按照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總體思路,堅持以高新化、規模化、特色化、綠色化、國際化為方向,以轉方式、調結構為抓手,努力推進湖南紡織工業做強做大,實現快速、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提升傳統產業與發展新興產業相結合,做強產業實力;堅持加快自主創新與實施技術改造相結合,提升技術水準;堅持引進國際品牌與培育自主品牌相結合,加強產品建設;堅持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結合,開拓產品市場;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完善服務體系。
會議還作出向湖南“十一五”紡織工業全國先進集體、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學習的決定。
今年1月8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表彰“全國紡織工業先進集體、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湖南省瀏陽市建輝紡織有限公司、湖南雲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單位被授予“全國紡織工業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長沙市銀太棉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黃維新、湖南金鷹服飾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曉榮等11人被授予“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範”榮譽稱號;湘潭市紡織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謝上游、衡陽市紡織行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廖雄燕被授予“全國紡織工業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 e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