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將下調紡織品出口退稅的傳言自今年一季度起便層出不窮。近日又有消息稱:紡織品出口退稅率將在年中下調,下調幅度為5個百分點,由目前的16%下調至11%。傳言再起,市場難免人心惶惶。但筆者認為,如此一次性大幅度地下調紡織品出口退稅率,可能性極小。
回顧上一次國家對紡織品出口退稅進行調整的背景:當時自2008年8月起,短短半年時間內,國家先後4次上調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從原來的11%累計上調到16%。而這是基於人民幣升值、成本上漲、國際需求萎縮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速明顯出現下滑,珠三角等地區陸續有一大批企業倒閉的背景。這一輪出口退稅率的調整,是用以幫助企業渡過金融危機的難關的。
再看如今的形勢,雖然2011年一季度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資料表現超出了市場預期,但若細究,不難發現出口產品價格的提升是一季度出口增長的重要貢獻因素。而另一方面,在剛剛落下帷幕的109屆廣交會上,不少企業都憂心忡忡地表示,由於普遍擔心政策調整和成本上升,供應商不敢接長單,採購商對後市仍存疑慮,下單謹慎。本屆廣交會訂單中短單近90%,長單只占近10%。
筆者認為,由於目前政府正著力控制外匯儲備規模,而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順差極大,因此在近期指望政府推出刺激紡織品和服裝產品的政策是不太現實的,之前有關的傳言也並非空穴來風。然而,此前的傳言也僅僅是有關部門的意見徵詢所致,並不是最終的政策方案。意見徵詢稿的內容也僅僅是對部分紡織品和服裝產品退稅率進行2~3個百分點的調整。
近期有關傳言說,各有關部門已基本取得一致,紡織品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幅度將不小於5個百分點,似乎是說所有產品下調5個百分點以上。這顯然不符合政策推出規律,政策一般總是小幅度試一下,然後逐步推進,不可能直接下此重手。如果按傳言中的做法,那麼政府在壓制通脹時,應該一次性提高利率2個百分點,一次性提高存款準備金率10個百分點。顯然,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是不會這麼做的,更何況是對於紡織這一涉及數萬人就業的民生行業。
今年4月初,據筆者瞭解,工信部、發改委及國家相關部門已就是否調整部分產品的出口退稅進行過討論。若按2010年的實際出口情況來測算,此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將涉及出口額在400億美元左右,下調幅度在2~3個點。
在近日傳言再起時,筆者再度諮詢有關人士得知,為了抑制外匯儲備規模過快增長的勢頭,3月份財政部的確制定過一個下調出口退稅的方案,紡織品和服裝也包含在內,調整幅度為2~3個百分點。另有一些其他行業的某些產品,退稅率下調的幅度在5個百分點以上。另一位相關人士稱,出口退稅率下調的政策可能於6~7月推出,由於前期的協調,首次推出退稅下調政策時,紡織品和服裝並不在下調範圍內。當然,這些都只是猜測,最終還得看出臺的政策。而特保之類的貿易摩擦,也讓紡織品服裝行業出口難以高枕無憂。
(本文作者為化纖行業資深人士)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 e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