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首頁 » 新聞中心 » 企業新聞

國產紡織機 現勃勃生“機”

今年以來,隨著國內鋼材原材料價格的高位波動,加之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紡機企業的生產成本不斷上漲。與此同時,一些地區用電荒提前到來,許多企業紛紛接到限電通知,只能減少生產計畫。這些客觀形勢,不得不讓紡機企業考慮適當提高產品價格。而與此同時,面對同質化競爭、異常激烈的價格戰,怎樣生產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產品,成為企業重點考慮的問題。

  常德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

  外部環境促產品升級

  原材料、工資等生產要素的過快上漲雖然令紡機企業始料未及,但也給許多紡機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用戶企業將對科技創新和產品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市場將對紡機企業的經營決策能力提出新考驗。

  煙臺宋和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宋日升說:這種情況下,紡織企業更需要高品質、高性價比、快速服務的供應商。在各項成本增加的情況下,紡織企業更願意選擇好的設備和好的服務,所以這時候,紡機企業要把自身定位好,這個形勢反倒促進企業轉變思路、謀求更好的發展。所以客觀形勢越是嚴峻,越能促進優秀企業的發展。據瞭解,宋和宋公司最新推出了SEJ249系列電子提花機器人,該系列產品專為大針數、高經密、高速度提花織造而設計,可以多機聯合,簡潔高可靠,精緻高效率,節能高回報。

  鋼材及勞動力成本上漲會促進針織企業通過引進高新技術設備,實現產業升級,對橫機企業來說反倒是發展的機遇。從產能來講,目前慈星的年產能和年銷量均位居國內全行業第一位,同時慈星新建的位於企業總部的全球最大的電腦橫機生產基地已經投入使用,所以產能並不是問題。就競爭形勢來看,慈星一直堅持以自主核心技術和優質服務形成核心競爭力;從長遠來看,慈星將繼續堅持品牌化經營的戰略,以領先的技術、過硬的品質和完善周到的售後服務贏得市場,繼續保持行業領跑者的地位。對於未來,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平范充滿信心。

  上海巨新印染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大碧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影響是綜合的,每一個企業必須適應這個市場,適應行業發展,製造出節能、環保、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下一步產品的升級換代和品質的提升非常重要。

  我們推出的落紗機器人就是針對企業用工緊張、勞動力成本上升研發的,可有效減少部分工序的用工,降低勞動強度。在節能方面,我們推出了高效的緊密紡負壓控制系統和高速球經機,不但有更穩定的運行表現,能耗也有明顯的降低。江陰市華方新技術科研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勇說。

  縮短國內外差距還靠技術

  雖然解放幾十年來,中國紡織機械得到了快速發展,基本上很好地滿足了我國快速增長的紡織品生產的需求,但是,面對近幾年的中國紡機進出口資料,我們還是應該直面一些不能回避的事實:在整個全球紡織機械體系中,我國國產紡機和專件雖然數量多、品種全,但在高端產品上,競爭力依然不強。我們的出口產品多集中在中低端層面,而高端產品如無梭織機、劍杆織機、金屬針布等,進口價格遠遠高於出口價格。這一方面說明了市場的需求點,另一方面又說明了國內很大一部分紡機產品的技術含量與國外的差距。

  國內外差距主要體現在技術研究方面,國內的許多紡機企業熱衷於仿造,對新產品的基礎研究積極性不高,這也造成了一些研髮型企業在新產品推出和推廣方面非常謹慎,研發速度減慢。高勇如是說。

  常德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平說,在經編機領域,公司產品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還有些差距,國外產品在轉速、使用壽命和產品的精細度方面都有很明顯的優勢。上海巨新印染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大碧、煙臺宋和宋公司的宋日升等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國外產品在產品的品質、可靠性以及研發投入等方面優勢明顯。對此,企業相繼表示未來會苦練內功,一方面加大在產品技術方面的開發力度,縮小國內外技術差距,另一方面認真研究國內市場,依靠技術進步和創新,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徐平還表示,目前企業的技術開發重點就在於縮小國內外技術差距,同時繼續走差異化產品開發路線,將產品做專做精,提高產品的性價比,不求在所有領域,只求在某一特定領域的技術趕超國外同類產品。比如常德紡織機械有限公司開發的2500轉速經編機,其品質和穩定性堪比國外相同轉速經編機,但是價格卻比國外同類產品低很多。

  用東方智慧賽過西方技術

  儘管在中低端市場,同質化競爭、價格戰現象嚴重,令許多企業身心疲憊,在技術開發上力不從心,然而我們欣喜地看到,在某些高端領域,部分國內企業已經具備了世界領先的技術水準。

  上海長勝紡機有限公司推出的冷轉移印花技術是最前沿的印花技術,據該公司副董事長陳桂武介紹,該公司最近又在這一技術上取得新的突破,近一年來共獲得冷轉移印花機的調節式前處理裝置、冷轉移印花的潤濕法及其裝置、改性糊料及其印花色漿的生產方法等6項技術專利,現在已經可以在棉、毛、麻、絲等天然纖維以及各種再生纖維素纖維織物上應用冷轉移印花技術。

  在針織機械尤其是電腦橫機領域,儘管國內產品與國外在技術上的差距確實存在,但並不是我們的產品只在中低端層面上。事實上,慈星現有產品已經能夠滿足國內針織企業的需求了,我們產品的產銷量在去年已超過所有進口電腦橫機企業之和,由此可見了。孫平范說。

  今後怎樣進行技術開發,怎樣引進、吸收再利用國外技術?浙江奇匯電子提花機有限公司CEO曲剛認為:模仿也是一種創新,如果人家一台100萬的機器,我能以50萬賣出還能有利潤,這難道不是創新嗎?宋日升則中肯地回答:改革開放30年,我們已經引進並消化吸收了大量國內外技術,掌握了行業基礎技術,我認為我們今後應該充分發揮中國人的智慧,東方人的智慧要比西方的技術更好,在很多技術創新方面,我們有條件創造出比國外同行更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

  他們的想法,值得我們思考。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 emma

時間:2011/8/12
點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