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內資訊

中棉所:2011年後期棉花展望報告

中棉所和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針對棉花豐收,發佈今年後期棉花展望報告,供決策參考。 
  .1-7月棉花產業經濟運行若干情況 
 1、棉花生產主要特點。一是受價格利好的刺激,植棉面積呈現恢復性增長。二是棉花長勢好。前中期天氣呈現幹、熱特徵有利棉花生長,雖然以旱為主的災害偏重,但絕收面積很少。中國棉花生長指數(CCGI4-8月為121,表明長勢好於去年同期兩成多,好于常年一成。三是今年是一個豐收年景。到823日長勢樂觀,豐收走向不斷增強。如果後期天氣正常,不出現持續的、流域性的漬澇和爛鈴災害,總產有望創新高,且品質好。 
 2、上半年現金投入增加,雇工費用連續9年上漲,呈物工雙長態勢。監測結果,上半年棉花生產現金投入588.3/畝,同比增70.1/畝,增幅13.5%。其中物質費用增52.1/畝,占增幅的74.3%;人工費用增18.1/畝,增23.5%。預計全年成本至少上漲202.1/畝,達1444.7/畝,漲幅14.0%上下。 
 3棉紗產量和紡織品出口數量增長回落。1-7棉紗產量1601.5萬噸,同比增幅6.1%,增幅回落9.2百分點。表明我國棉紗產能出現轉捩點,但原棉消費基數很大且用棉短缺的局面不會改變。1-7月紡織品服裝出口1377.2億美元,同比增幅25.5%。其中:1-6月價格上漲21.49%;數量僅增3.88%,回落12.5個百分點。其中針織服裝出口95億件,占整個服裝出口的70.2%,僅增3.68%。內需繼續保持旺盛態勢,1-6月限額以上服裝類零售同比增長23.5%,若扣除價格上漲部分數量增長有限。 

  4、進口減少。1-7月原棉進口148萬噸,同比下降13.4% 
 5、棉價過山車,進入8月降幅趨緩趨穩,略見回升跡象。上半年國內外棉價同比大幅攀高,環比大幅下跌。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 Index )從1月的27915/t下降到7月的22181/t,降幅20.5%,比3月的最高價30733/t降幅27.8%A指數從1月的182.66美分/磅下降到7月的122.51美分/磅,降幅32.9%;比3月的最高價229.6美分/磅降幅高達46.6% 

進入8月價格降幅趨緩趨穩,近期趨向回升。8月比7CC Index降幅為12.5%A指數降幅為7.4%8月頭三周減緩幅度為一位元數,第四周略見回升。 
 二、新棉價格展望 
分析指出,臨時收儲、成本和通脹三個要素對新棉價格的走向和走勢影響最大。 
(一)托市收購將對市場產生支撐效應。3月出臺的臨時收儲價19800/t,扣除1000/t加工和運輸費用為18800/t328級籽棉價格在8.96/千克,是一個托底的收購價。在臨時收儲價的支撐下,新棉價格呈止跌趨穩走向。 

(二)在成本和通脹的推動下,新棉價格將呈波動上行和回升的可能性加大。據監測結果,上半年物質費用上漲52.10/畝,測算皮棉成本上漲612.9/t才能消化。預計全年人工費用上漲150/畝,測算皮棉成本上漲1764.7/t。物質和人工費用合計推動成本上漲2377.6/t,即在臨時收儲價18800/t的基礎上增加12.6%2377.6/t才能消化成本上漲的壓力。這與1月預測新棉合理預期價格將在2.12.2萬元/t之間十分吻合。如果加土地租金和自用工作價的上漲部分,合理價格2.42.6萬元/t 
防通脹、穩物價為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CPI全年控制目標為4%5%,上半年為5.4%7月為6.5%,創近3年來的新高。經濟界新近認為,判斷通脹拐點三個因素:一是流動性具可控但有滯後性,可能在34季度成為通脹下行的推力。二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何時減弱,其中還有國際輸入性的不可控。三是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將成為通脹的持久拉力,何時出現拐點尚無跡象(巴曙松,2011-8-12)。 
(三)影響新棉價格的幾個因素 
1、從性價比來看,糧棉產區的糧價上漲。國家糧食最低價逐年上調,今年黃河小麥農民售價1.982.00/千克,優質強筋小麥2.202.50/千克,迄今沒有啟動1.90/千克的最低保護價;糧價的回升有利帶動棉價的回升。 
2、從期貨來看,1-7月大幅下滑,8月止跌企穩,近期趨升。鄭州CF1091月的32645/t的高位下降到7月的20955/t,降幅35.8%。國際上,紐約洲際交易所10月的期貨價格從4月最高152.53美分下降到7月的106.71美分/磅,降幅30.3%。進入8月,受美國信用評級下降的影響,該月第二周國內外期貨市場價格下降,紐約洲際10月降幅5.67%,鄭州CF109降幅1.67%,第三周趨穩略升。如果美國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價格上行的空間加大。 
3、從棉紡來看,高價棉消化的時間延長。一是回顧2003年高價棉在半年內消化,2004年低價進口棉產生了明顯稀釋效應,而今年沒有的原因是國際棉價高於國內和消費動力不足。二是臨時收儲價對市場的打壓很大,迫使2010年的高價棉”“硬著陸;加上企業融資難,為了保住骨幹工人不得不採取開四停六。由於開工不足,加上伏季耗電增多,7月棉紡產量244.6萬噸遭多方質疑,而高價棉的消化需較長時間。 
4、從出口來看,國際消費疲軟,不確定因素增多。世界經濟仍然十分脆弱,復蘇很不均衡”(拉加德,IMF總裁,2011-7-6);全球經濟面臨全新且更危險階段(佐利克,世行行長,2011-8-13);8月上旬,美、歐債務危機以及美國信用降級,股市動盪,第2周全球股市縮水4萬億美元。美、歐盟、日等發達經濟體紛紛調減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一些國家的政治動亂等,全球經濟增長放慢,消費市場仍疲軟。美國或推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推動價格上漲。 
5、從資源來看,全球棉花產量增加。ICAC 7月預測全球植棉面積增8%,預計總產增10.7%2742t,因消費不足庫存增加,不支持價格上行。 

  .未雨綢繆,應對增產,積極防範賣棉難將是今年棉花的頭等大事

 針對棉花豐收,要把防範賣棉難作為今年棉花的頭等大事來抓。 
鑒於臨時收儲為市場提供強有力支撐,期望實施細則儘早出臺;適時啟動,兌現敞開收購的承諾。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 lara

時間:2011/9/3
點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