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紹興市環保局印發《關於調整市區各納管工業企業廢水排放標準的通知》,要求從明年7月1日起,市區範圍內所有納入紹興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的工業廢水將統一全面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三級標準,即化學需氧量(COD)納管濃度須控制在每升500毫克以下。
儘管通知的針對對象是紹興市區的企業,但通知還是讓紹興縣的印染企業經營者感到緊張。業內人士認為,紹興縣實施這一排放標準也是遲早的事,這將使現在就已經在為排汙量和排汙標準犯愁的印染企業的日子更加難過。
今年以來,紹興縣印染企業在經歷招工荒、用電荒後,也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減排壓力。市政府下達給紹興縣的總排汙量為每天54萬噸,這個總量還包括了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而我縣排汙量最大的時候曾達到每天78萬噸。受此影響,紹興縣不少印染企業的開機率不到七成。
漓渚鎮的一家印染企業的老總介紹,受排汙總量控制,公司目前有三分之一的設備閒置著,有業務也不敢接。對於今後的發展,該老總十分矛盾:既抱一絲希望,認為紡織是我縣工業支柱產業,印染又在紡織產業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政府不會對企業的困難視而不見。只要挺過了這段時間,政府可能會對印染企業的排放量網開一面,這樣現在的設備又可以利用起來了;又怕政府持續加大減排壓力,企業如果不及早實施技改,將失去市場。
漓渚鎮的這位印染企業老總心態其實也是紹興縣不少印染企業的經營者普遍存在的心理。但可以明確的是減排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過去印染企業可以隨意排放污水、後來要進管排放,再後來污水的量和質都有了要求。特別是去年以來,紹興縣採取了一系列鐵腕治汙措施,如實施印染化工行業建設專案清理專項行動、印染企業進管污水超標“末位淘汰”制度等。今年,紹興縣又對印染企業污水超標念起了“緊箍咒”,對超量排放污水的印染企業排放閥門實行依法強制關閉。
面對越來越嚴厲的減排政策和措施,業內人士指出,猶豫不決要不得,早日升級才是最好的出路。紹興縣從去年開始啟動了印染產業的集聚升級,利用5年時間,將全縣80%的印染企業集聚到濱海工業區。目前,全縣已經有41家印染企業落戶濱海工業區,今年又有96家企業簽約落戶。這137家印染企業完成聚集後,幾乎占全縣印染產能的80%,無疑將有力促進行業的升級。同時,紹興縣印染行業也在積極淘汰落後產能。去年,紹興縣完成了印染落後產能7.1億米,今年我縣還將淘汰5億米印染落後產能。
令人高興的是,在嚴厲的減排壓力下,紹興縣一些印染企業正在積極採取措施減排。濱海工業區的盛鑫印染、舒美特印染、百麗恒印染等5家印染企業引進新的中水回用改造技術——膜處理技術。據介紹,該技術能使印染汙水處理後的COD濃度降到每升50毫克以內,完全可以重新使用到企業工業用水中。儘管膜處理技術比平常的預處理成本高出40%左右,但排汙量可減少三分之二左右。此外,志仁印染投資800萬元引進美國陶氏公司生產的反滲透膜技術,對印染廢水處理系統和中水回用深度處理進行擴建改造,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 e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