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首頁 » 新聞中心 » 企業新聞

進口棉保稅棉銷售減弱 集中採購在年底

據悉,1011月份仍有一些國際棉商集中裝運2010/11年度的美棉和印度棉到中國主港,其中大部分美棉、澳棉和印度棉是由於2011年度東南亞、孟加拉以及其他國家進口商違約,國際棉商不得不從印尼、越南及孟加拉等國轉港運至中國保稅區,一部分外商按合同交付中國進口企業,另一部分外商用於保稅棉銷售。   

幾家國內進口商表示,由於合同中大多明確外商可以用印度棉和西非棉代替美棉、澳棉交貨,因此一些外商將低等級印度棉、混批混級、短絨較重的美棉和西非棉甩給中國進口企業,合同糾紛較往年明顯增加。在2011年度國內外棉價大漲的情況下,部分棉商不發貨,採取拖延交貨或大量回購等手段獲取更好利潤,但最終這部分棉花還是從美國和印度運回中國銷售。  

1017,青島、張家港以及上海港的一些貿易商均反映保稅棉現貨銷售比較吃力,不僅到保稅區看貨下單的用棉企業和貿易商減少,詢價也呈減少趨勢,一些簽了合同的用棉企業提貨開始減緩,各方都在等待期貨和現貨市場的進一步明朗。17日,某國內貿易商印度棉S6SM級澳棉、M級美棉和少量M級西非棉的報價分別為19100/噸、20800/噸、20000/噸、20000/噸,較10月中旬前的報價再次下調了200/噸,但部分外商11月份到港的2010/11年度印度棉和美棉比上述價格至少低300/噸,國內用棉企業大多少量採購地產四級棉和新疆棉做配棉,堅持到1112月份外棉集中到港後採購。  

據部分外商分析,ICE期貨的震盪行情仍將延續,但上漲的理由很不充分,後期下行探底仍是主方向,主力合約有可能試探92美分和90美分大關。隨著中國市場籽棉和皮棉價格的下跌,19800/噸的標準級棉收儲價格逐漸被內地和新疆棉花加工企業接受,因此11月至明年2月份的收儲將成為中國棉花市場最重要的支點。外商普遍認為,收儲能不能收到150萬噸以上,只是個棉價早落和晚落的問題,從消費市場和價格來看,早落要好於晚落,一旦中國收儲量達到200萬噸以上,201259月份外棉的進口機會和空間就會放大,即使政府5月份以後通過拋儲來平抑供需缺口和價格,也只能推高行情和招致炒作,因此2011/12年度上半年度無論印度棉還是美棉都需以價格換空間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 lara

時間:2011/10/20
點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