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的每公斤12元左右到今年的每公斤6元,一年之間,棉價從“山頂”掉到了“穀底”。再加上今年我省運城棉花主產區部分地方遭雨災,種棉花的農民損失慘重。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由於棉花生產基礎的薄弱和生產成本的大幅提高,價格波動造成全產業鏈遭遇困境,而對棉農造成的衝擊最大,這已經嚴重影響了棉農種植的積極性,部分棉花產區種植面積持續下降,明年可能再掀起一陣棉花漲價潮。
棉花減產市場掉價
種棉大戶遭遇兩重苦
11月9日至10日,記者在芮城縣和永濟市採訪時,發現這裏的種棉戶分別遭遇到賣棉難的尷尬局面。
芮城縣陌南鎮夭頭村是個種植棉花大村,全村共種植了6000餘畝棉花,目前雖然到了收穫季節,但棉農們卻無論如何高興不起來。該村村民孫代民告訴記者,他種植了50畝棉花,由於今年雨水太多,導致產量下降,每畝地所產籽棉也就是150公斤。如果放在去年,這些棉花已經賣得差不多了,而今年至今卻一點也沒賣出。“去年棉花剛一採摘,馬上就有人上門收購,村子裏到處能看到收購人員,今年就不同了,到現在沒有看見一個收購棉花的。我家裏現在堆積了1萬餘斤棉花賣不出去,真是愁死人了。明年我無論如何不種棉花了。”
記者採訪時發現,今年由於雨水偏多,導致棉花產量大幅度下降,卻沒有給棉農帶來價格利好,相反棉花收購價卻一路走低,據說每公斤籽棉的收購價是6元,就這還無人來收購。有些棉農嫌價格低不願賣,大部分棉農想賣卻賣不出去,軋花廠害怕成品棉價格反彈不願收、不敢收,這種尷尬局面使眾多棉農一籌莫展。
芮城縣陌南鎮劉堡村7組的楊榮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種植一畝棉花投入化肥、機耕費、農藥、採摘費及土地承包費等費用需花費1300元,他去年和今年都種植了30畝,去年每畝地產籽棉175-200公斤,按一公斤籽棉11元計算,每畝地能賺1500元左右。而今年就不行了,每畝地只能產籽棉150公斤左右,雇人摘棉花還要管飯,按今年的市場行情銷售,恐怕連本錢都收不回來。楊榮光說:“如果每斤籽棉只賣到3元錢,我就一斤也不賣。因為明年大部分棉農都要改種玉米了,明年的棉花價格一定會上升的。”
夭頭一組的楊效峰今年種植了25畝,由於遭遇水淹,每畝只採摘了75公斤左右,用他的話來說“今年可是賠大了!”夭頭5組的陳良良,種植了40畝棉花,至今一點都沒賣出去,他望著家裏堆積如山的棉花,傷心地說:“今後我再不種棉花了!”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芮城縣今年的棉花市場至今無人收購。記者來到東壚鄉許坡村一家軋花廠時,發現幾年前已經改行。聽說陌南鎮有一家軋花廠去年還在運營,當記者趕到時卻發現是“鐵將軍”把門。
11月10日上午,記者趕到產棉區永濟市卿頭鎮,發現眾多軋花廠都不營業,只有一家軋花廠當日剛開始收購。在這家軋花廠門口,卿頭鎮西安頭村一棉農開著三輪車來賣棉花,他沮喪地告訴記者,他種植了5畝棉花,畝產籽棉150公斤,由於今年價格大跌,每公斤籽棉才賣6元錢,收入明顯下降。這時,鹽湖區金井鄉大王村14組居民王貴生聽說這個軋花廠開始收購棉花,專程趕來打探。當記者問及今年的棉花種植情況時,王貴生說:“我吃盡了種植棉花的苦頭,今年可是把老本都賠了。”
卿頭鎮這家軋花廠的李姓老闆娘說:“之所以眾多棉花企業遲遲不開秤收購,主要是因為棉花市場前景不明,怕剛加工完棉花市場行情又跌,擔心加工後的棉花價格趕不上收購價而出現虧損。我們今天開始收購,是冒著很大風險的。”特派記者 張誠
棉花賣不了棉農心裏愁
杜家營村60萬公斤棉花盼買家
初冬時節,乍寒還暖。在遠近聞名的傳統產棉大村——永濟市卿頭鎮杜家營村,許多農戶都有上萬公斤的棉花堆在家裏,那些辛苦了一年的棉農們不清楚今年棉花價格下降的原因,弄不明白為啥今年收購棉花的客商如此少。但他們都曉得,杜家營村世世代代靠種棉花為生,棉花自古就是全村農民收入的 “半壁江山”!今年該村種植棉花在3000畝以上,畝產達150-200公斤,總產量為60多萬公斤。截至目前,尚有96%的棉花未能出售。
“種棉花,費時又費力,還不掙錢。”望著堆積如山的棉花,以及棉農們眼中的無奈與擔憂,傾聽大家口中吐出的5.2元/公斤左右的價格,筆者深感今冬明春永濟棉農的日子不好過!在杜家營村植棉大戶衛開明家堆積如山的棉花垛旁,老衛告訴筆者,他家2011年種植棉花達350多畝,不僅本村有,遠在伍姓湖農場、城東街道辦事處新街村等地都有他家承包的棉田,畝產達150餘公斤,共計採收籽棉超過5萬公斤,但是“賣棉難”的問題近期壓得他一直喘不過氣來。
已過“知天命”之年的杜家營村棉農杜鐵獅,種植棉花40多畝,畝產達200公斤,總產量在8000多公斤以上。由於前不久的連陰雨天氣,再加上棉花價格嚴重偏低,沒有客商收購,他家的棉花從胡同堆到了院子當中。夫妻兩人滿臉愁雲,一說起棉花就哽咽——幾乎每一朵雪白的棉花,都是他們抱著最後的希望,日復一日、早出晚歸,從水中搶收回來的。大兒子日前剛訂了門親事,隨後的“過事錢”還不知在哪里。
另外,該村棉農杜建全家種有棉花近80畝,畝產150公斤,總產量在12500公斤左右……
棉花是永濟市傳統的主導產業之一,卻連續4年因價格不穩、災害性天氣增多等原因,先是春播陷入種植面積萎縮的窘境,秋收後又面臨著價格大幅度下跌乃至無人收購局面!據永濟市農委於今年2月份對該市5個鎮(街道)的調查資料顯示,2011年永濟市棉花種植面積在21萬畝左右,較上年同期減少7%。
“棉花賣不了,棉農心裏愁!”眾多棉農遭遇“賣棉難”後,家裏一年的收入沒有著落,資金為此周轉不開——不是種麥子不敢多買種子、農藥、化肥、農膜,就是其他添衣購物的開支也不得不銳減……在這裏筆者呼籲當地黨委政府站在心系“三農”的高度,採取得力措施,注重依託優質棉基地、基地輻射棉農的生產經營模式,進一步延伸棉花產業的鏈條,提高棉花生產的經濟效益,使“科學種田,提質增效”成為越來越多棉農的選擇,切勿讓廣大棉農由於今年洪澇災害受挫的植棉信心再次“雪上加霜”!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 l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