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媒體報道,中國紡織行業正面臨危機,目前紡織行業利潤率普遍低於融資成本。在2011年,江蘇和浙江超過30%的紡織和服裝公司報告停業。
勞動力成本上升是被最多次提到的造成紡織行業陷入困難的一個原因。低技術含量和勞工密集生產加速向廉價生產地區轉移,如柬埔寨,越南,東歐國家,保加利亞和波蘭。
業內人士也評論說,企業的稅收負擔過多。例如,加工產品銷售稅(17%)和棉花消費稅(13%)之間的差額得不到補償。
棉花生產積極性下降,紡織工業樂觀情緒減弱,盡管近期宣布提高明年的采購價格,但提高幅度預計不足以抵消生產成本增加和提高農民收入,因此,農民轉向種植更有利可圖的作物。據此前報道,山東省德州農民預期,今年棉花種植面積下降幅度不低於25%。本周早些時候,中國棉花協會農民分會做的第二次調查預測,全國種植面積將減少16.7%。
業內人士對未來幾個月的前景顯得相當悲觀,由於種種原因,特別是歐元區國家的需求前景較差。因此有更多呼聲要求減稅。
昨天,國家統計局的報告,今年整體紡織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盈利能力急劇下降。不同於2009年的收縮,當時是金融危機造成的暫時現象,而這一次能源和勞動力等生產成本上升,導致問題更多。國家對消費品價格的管制導致企業很難收回較高的成本。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 Ashcol
時間:2012/4/5
點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