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全球紡織網 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 2010-05-19
全球紡織網5月19日訊 國內紡機形勢的好轉似乎來得比其他行業更早一點。近期,從不少渠道得到紡機企業訂單增加的消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全球紡織服裝業逐漸複蘇的態勢。但從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來看,國內紡機行業出口還面臨著幾大不利因素。
一是國際市場的需求仍然比較疲軟。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未見底,以高盛爲代表的國際金融企業又會産生新的金融風險。二是國際貿易爭端仍未減少。從中國國際商會獲悉,2010年反傾銷案件或許將超過2009年。三是人民幣升值壓力猶存。5月10日起,國內各大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再次上調0.5個百分點,這已是央行年內第三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本次上調後,存款准備金率將達17%,距離曆史最高紀錄17.5%僅剩一步之遙。雖說此次調高存款准備金率,控制的是信貸規模,解決的是市場資金流動性過剩的問題,但是對于國內紡機企業來說,同樣提高了企業的貸款成本,給企業的産品報價、訂單承接帶來了狠大的不確定性。另外,人民幣的升值削弱了紡織産品的出口競爭力。四是通脹預期使得企業經營壓力增加,企業産品競爭力下降,出口利潤大幅下滑,紡機出口難度加大。
企業仍需強化內功
後金融危機時期,如何增強企業的出口能力、增強國際競爭能力,成爲國內紡機企業面臨的新課題。怎麽辦?
提升企業産品的核心技術優勢,適時開展流程再造和産業升級。金融危機必然淘汰一批落後的産能和産業。只有增強自身實力,依靠自身過硬的本領,才能在瞬息萬變、危機叢生的國際市場中勇立潮頭。固守以往的生産模式,必將被淘汰出局。隨著市場的需求疲軟,常規産品的利潤率還會進一步受到擠壓,面對目前的市場形勢,我們必須形成有特色的差異化産品,例如滿足紡織行業小批量、多品種、深加工、高檔次需求以及具有高效、節能、減少用工優勢的紡機設備,無論金融環境和市場形勢發生怎樣的變化,都不會從根本上改變用戶對這類設備的需求,甚至還會出現逆勢增長的局面。而對于量大面廣的棉紡設備而言,就不得不看市場的臉色,看環境的變化。我們要了解國內外市場上紡織纖維面料的趨勢和需求,有針對性地根據其需求開發有特色的産品或者輔助裝置,引導客戶進行消費。這樣一方面促進産品的銷售,同時也避免市場上的惡性競爭,保證一定的利潤率。比如特種纖維的産品,不必要求達到狠大的産量,但須填補市場上的空白。
適時加快戰略轉移
加快對傳統紡機出口地域的戰略性轉移。從國內紡機出口來看,我們的傳統市場在東南亞等國家。這些國家的經濟受到沖擊的程度比較大,紡機設備的出口狠不樂觀,面對歐美市場的需求下降。
企業如能加快進入新興市場,開發一些適合新興市場國家消費習慣及市場特點的産品,必能挖掘出歐美訂單減少後企業發展的其他機會。現在南美洲、東歐、非洲、東南亞以及中東的一些國家經濟發展狠快,當地市場的購買力正不斷上升。作爲國內企業來講,應該繼續鞏固目前還有可能産生訂單的市場,如越南,印尼、孟加拉,印度,更要注重調整精力,投入中亞、中東和南美市場的開拓和開發。
靈活運用結算方式
積極關注彙率市場,靈活運用貿易結算手段。比如及時調整結彙的幣種。例如,無錫宏源公司 在2008年美元出現急劇下滑的趨勢下,對斯洛文尼亞的訂單采用歐元結算,並在歐元高位的時候及時結彙,保證了利潤的實現。但是,相對兩年前,美元貶值依然造成出口利潤的大幅縮水。隨著人民幣彙率機制改革的基本完成,原有彙率機制下出口收彙無風險的時代已經過去。企業要盡快抛棄“外彙彙率固定不變”或“出口不問彙率”的舊模式,視彙率機制爲價格機制,增強彙率變動的風險意識,洽談業務應預留人民幣彙率變化的成本空間,經營方式盡快與國際接軌,學會使用風險管理工具,掌握控制、規避彙率風險的有效手段,有效提高産品贏利能力。
繼續完善企業管理
發揮代理優勢和品牌優勢,增加出口品種。對紡機企業來說,除了依靠當地的代理和網絡銷售外,在一定調研的基礎上,也可以嘗試以人員駐外的途徑挖掘市場的需求,更全面了解市場和服務市場,增加出口産品種類,全面出擊。另一方面,要發揮品牌優勢,探索戰略聯盟的方式,將國內優勢企業聯合起來,以各自的優勢品種,提供最佳配套組合,實行成套工藝性銷售,增強整體競爭力。
完善激勵機制,增強企業內部活力。企業要增強發展後勁,關鍵要依靠人才;要增強企業紡機出口能力,最終還是要調動外貿人員積極性。在世紀初,宏源公司就實行了銷售業績與收入挂鈎的分配方式,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外貿人員積極性,推動了出口業績提高。但公司感覺在機制上還存在不足。2009年中期,結合出口下滑形勢,公司再次改革,讓外貿人員參股,給予股權的激勵機制,公司成立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進出口公司,以使外貿人員最大限度發揮主觀能動性。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世界經濟形勢依然複雜的現有形勢下,紡機企業只有通過不斷增強産品競爭力和企業競爭力,才能在未來的市場中看牢屬于自己的那杯羹,不斷進步,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全球紡織網5月19日訊 國內紡機形勢的好轉似乎來得比其他行業更早一點。近期,從不少渠道得到紡機企業訂單增加的消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全球紡織服裝業逐漸複蘇的態勢。但從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來看,國內紡機行業出口還面臨著幾大不利因素。
一是國際市場的需求仍然比較疲軟。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未見底,以高盛爲代表的國際金融企業又會産生新的金融風險。二是國際貿易爭端仍未減少。從中國國際商會獲悉,2010年反傾銷案件或許將超過2009年。三是人民幣升值壓力猶存。5月10日起,國內各大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再次上調0.5個百分點,這已是央行年內第三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本次上調後,存款准備金率將達17%,距離曆史最高紀錄17.5%僅剩一步之遙。雖說此次調高存款准備金率,控制的是信貸規模,解決的是市場資金流動性過剩的問題,但是對于國內紡機企業來說,同樣提高了企業的貸款成本,給企業的産品報價、訂單承接帶來了狠大的不確定性。另外,人民幣的升值削弱了紡織産品的出口競爭力。四是通脹預期使得企業經營壓力增加,企業産品競爭力下降,出口利潤大幅下滑,紡機出口難度加大。
企業仍需強化內功
後金融危機時期,如何增強企業的出口能力、增強國際競爭能力,成爲國內紡機企業面臨的新課題。怎麽辦?
提升企業産品的核心技術優勢,適時開展流程再造和産業升級。金融危機必然淘汰一批落後的産能和産業。只有增強自身實力,依靠自身過硬的本領,才能在瞬息萬變、危機叢生的國際市場中勇立潮頭。固守以往的生産模式,必將被淘汰出局。隨著市場的需求疲軟,常規産品的利潤率還會進一步受到擠壓,面對目前的市場形勢,我們必須形成有特色的差異化産品,例如滿足紡織行業小批量、多品種、深加工、高檔次需求以及具有高效、節能、減少用工優勢的紡機設備,無論金融環境和市場形勢發生怎樣的變化,都不會從根本上改變用戶對這類設備的需求,甚至還會出現逆勢增長的局面。而對于量大面廣的棉紡設備而言,就不得不看市場的臉色,看環境的變化。我們要了解國內外市場上紡織纖維面料的趨勢和需求,有針對性地根據其需求開發有特色的産品或者輔助裝置,引導客戶進行消費。這樣一方面促進産品的銷售,同時也避免市場上的惡性競爭,保證一定的利潤率。比如特種纖維的産品,不必要求達到狠大的産量,但須填補市場上的空白。
適時加快戰略轉移
加快對傳統紡機出口地域的戰略性轉移。從國內紡機出口來看,我們的傳統市場在東南亞等國家。這些國家的經濟受到沖擊的程度比較大,紡機設備的出口狠不樂觀,面對歐美市場的需求下降。
企業如能加快進入新興市場,開發一些適合新興市場國家消費習慣及市場特點的産品,必能挖掘出歐美訂單減少後企業發展的其他機會。現在南美洲、東歐、非洲、東南亞以及中東的一些國家經濟發展狠快,當地市場的購買力正不斷上升。作爲國內企業來講,應該繼續鞏固目前還有可能産生訂單的市場,如越南,印尼、孟加拉,印度,更要注重調整精力,投入中亞、中東和南美市場的開拓和開發。
靈活運用結算方式
積極關注彙率市場,靈活運用貿易結算手段。比如及時調整結彙的幣種。例如,無錫宏源公司 在2008年美元出現急劇下滑的趨勢下,對斯洛文尼亞的訂單采用歐元結算,並在歐元高位的時候及時結彙,保證了利潤的實現。但是,相對兩年前,美元貶值依然造成出口利潤的大幅縮水。隨著人民幣彙率機制改革的基本完成,原有彙率機制下出口收彙無風險的時代已經過去。企業要盡快抛棄“外彙彙率固定不變”或“出口不問彙率”的舊模式,視彙率機制爲價格機制,增強彙率變動的風險意識,洽談業務應預留人民幣彙率變化的成本空間,經營方式盡快與國際接軌,學會使用風險管理工具,掌握控制、規避彙率風險的有效手段,有效提高産品贏利能力。
繼續完善企業管理
發揮代理優勢和品牌優勢,增加出口品種。對紡機企業來說,除了依靠當地的代理和網絡銷售外,在一定調研的基礎上,也可以嘗試以人員駐外的途徑挖掘市場的需求,更全面了解市場和服務市場,增加出口産品種類,全面出擊。另一方面,要發揮品牌優勢,探索戰略聯盟的方式,將國內優勢企業聯合起來,以各自的優勢品種,提供最佳配套組合,實行成套工藝性銷售,增強整體競爭力。
完善激勵機制,增強企業內部活力。企業要增強發展後勁,關鍵要依靠人才;要增強企業紡機出口能力,最終還是要調動外貿人員積極性。在世紀初,宏源公司就實行了銷售業績與收入挂鈎的分配方式,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外貿人員積極性,推動了出口業績提高。但公司感覺在機制上還存在不足。2009年中期,結合出口下滑形勢,公司再次改革,讓外貿人員參股,給予股權的激勵機制,公司成立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進出口公司,以使外貿人員最大限度發揮主觀能動性。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世界經濟形勢依然複雜的現有形勢下,紡機企業只有通過不斷增強産品競爭力和企業競爭力,才能在未來的市場中看牢屬于自己的那杯羹,不斷進步,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時間:2010/5/20
點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