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球商業信息公司紡織情報第154期英國國際紡織展望報告,盡管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經受了一系列挑戰,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必然會繼續增長,而其競爭對手將因為零售買家訂單減少而受挫。
雖然中國紡織行業面臨成本上升、人口老齡化、某些地區勞動力短缺,但2011年中國紡織行業依然表現相當不錯。
在2011年1月-11月期間,中國紡織行業營業收入和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7%,其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1%。但是,這些數字依然有些令人失望,因為在此期間,利潤增長率較上半年減少14.7個百分點。
西方零售商擔心聖誕和假期後需求低迷,減少了2012年春/夏季節訂單,因此2011年下半年亞洲的一些其他紡織行業銷售業績下降。
在2011年7月-12月期間,印度盧比兌美元貶值超過15%,被視為“亞洲表現最差貨幣”,給印度服裝行業提供一個改善競爭力的機會,但是,印度服裝出口商沒有把握住機會,未能增加銷售。
甚至孟加拉國近年來投資和出口大幅增長的服裝行業在2011/12財年頭4個月也報告出口滑坡。
在2011/12財年全年,巴基斯坦服裝出口下降30%,有些產品報告出口減少50%。
由於西方緊張,靠近世界兩個主要市場(歐盟和美國)的供應商成為受益者。此外,耐克和阿迪達斯最近已宣布,計劃增加在南美的生產。然而,他們無意取代在中國的生產,總體上講,亞洲是貨源地,擴大南非生產是作為一種貨源補充。
如果說已經出現離家較近的轉變,那麼證據還遠遠不足。在截止2011年10月31日的12個月期間,美國從美國-中美洲-多米尼加共和國自由貿易協定(CAFTA-DR)成員國的進口僅僅增長2.6%。誠然,在此期間從中國的進口減少3.0%,但是這並不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看看投資數字,很難預見生產在什麼時候出現大規模轉移。事實上,2010年,中國紡織廠進口的織布機器創下新高,中國紡織工業迄今為止依然是最大的投資者。
特別是,中國工業占2010年全球無梭織機出貨量的84%,亞洲整體占壓倒性的97%。圓針織機械出貨情況,中國占全球出貨量的77%,亞洲占92%。電子平板針織機械出貨情況,中國占全球出貨量的74%,亞洲占94%。
此外,盡管成本上升,需求減弱,資金供應受到限制,技術更新資金短缺,但中國紡織工業預期在2012年以同樣的速度增長,甚至超過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
出處“中華紡織網”
作者: 曹海紅 編輯: Ashc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