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服裝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迅速崛起成為世界上的服裝大國,中國“服裝制造”大國的形象深入人心,備受贊譽。但另一方面,中國服裝的設計實力還稍欠火候。特別是隨著服裝產業進入品牌化經營時代,打造品牌所必須的設計能力,也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設計管理逐漸進入眾多國內服裝企業家的視野。
品牌企業家們非常關注一套合理設計管理系統是如何建立的,因為這可以讓設計的價值在商業系統中發揮最大作用,成為推動品牌企業發展內生動力。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服裝設計系主任趙偉國表示,設計管理從誕生到發展只有近30年的時間。設計管理是從英國創意產業裏誕生的一個新學科,帶動了英國整個創意產業的發展,同時在美國、法國獲得長足的發展,設計管理在制造業甚至整個工業產業裏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必須進行的設計管理
趙偉國認為,當前國內服裝品牌的設計管理現狀是,有設計沒有管理,有管理缺少方法,有方法效果也不大。“其實,品牌發展有他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品牌在不同發展階段所需要的設計和管理是不一樣的,三五個人和成百上千人、甚至上萬人的公司做設計方式不一樣。在幾千上萬人的團隊裏,就一定要依靠系統去做,去打造這個系統的管理。”
從現實來看,目前國內品牌在設計研發上有一個表現是,一季產品的訂貨會本來只需要上200款,但是企業往往得做800款,也就是說有600款是浪費的。趙偉國將這種現象形象地比喻為“打散彈”。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就在於企業沒有進行系統的設計管理,這不僅無益於品牌設計能力的提升,而且對於企業的人力物力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事實上,面對日益複雜的消費市場,服裝設計必須由過去的感性經驗走向更加理性的分析,那種個人單打獨鬥的個體式創造早已不符合市場發展需要,必須要建立一定的組織機構。
大連思凡服裝服飾有限公司是國內著名的女裝企業。對於設計管理的話題,本報記者曾經對該公司總裁周嚴進行了相關采訪。周嚴曾經做過一個的市場調研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的消費者只有6%完成了自我的認同。6%這個數據讓她相當吃驚,因為這意味著有超過90%的消費者並不清楚自己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服裝。對此,周嚴認為,品牌有責任濡染消費者建立自己的審美概念,把自己的內在通過服裝這種外在的形式表現出來。也就是說,品牌需要進行設計管理,需要在管理體系下打造所有產品之間的一種合理關系,並通過固化這種關系,讓消費者的偶然消費逐步變成目的性消費。
通俗來講,對服裝進行設計管理,就是要將一般管理的基本原則引入到品牌的設計工作中去,對工作及相關人員進行組織協調,對工作內容和結果進行策劃和評價,以完成工作,同時提高工作效率。在這個過程中,對全局工作進行把控的設計管理者就兼顧了設計和管理融合的工作。但目前服裝行業面臨著以下兩種境地:一是設計師擔任設計管理者。雖然這些設計師在設計方面有著不俗的功力,但是卻不擅長於管理。女裝品牌“傑施”的創意總監施傑曾對記者表示:“像我這種學設計的人去做管理,中間的路比較難走,設計師對管理的學習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就是說讓設計師參與管理工作,對於產品而言,會讓自身設計在同商業中做一定的平衡。但是設計師有時又比較理想化,想要堅持自我但又不願意輕易跟市場妥協。因此,對於設計師參與管理,雖然有著對設計能力把控的天然優勢,但是又有糾結的地方。
二是讓擅長管理的人擔任設計管理者。這正好與前一種情況相反,這樣的人雖然有管理的能力,對市場有敏銳的嗅覺,但卻不太懂設計。但他作為這個層面的領導者,理所當然有著自己的決定權,他們的目標就是產生受市場追捧的產品,但這種產品有可能有異於這個品牌自身的風格定位。因此,如何能在一個不懂設計的執行人底下產生既滿足市場需求,但又是好設計的產品,自然有著一番博弈。由此可見,將設計師的個人才華和管理中的理性分析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具體實踐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設計管理的系統執行
趙偉國認為,如今的設計實際上不再是一種個體行為,而是一個有組織的執行過程。它是一個組織、一個系統,任何一個品牌都需要靠系統來完成設計任務,只是在這個系統裏設計總監、設計師、設計助理他們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樣,怎麼樣把這些人串聯起來,就是設計管理所要解決的問題。
他還認為,設計管理針對於零售而言,第一是建立以零售系統、模式為特征的研發體系;第二是打造有管控機制的研發系統;第三是在不同節點的管理上,形成對結果有管控的合理評估體系。一旦這些系統建立起來,品牌就會有很清晰的定位,而品牌發展也不會去依賴設計師。如果做到不依賴,品牌發展是可持續的。不依賴是設計管理一個比較核心的思想
“設計管理要建立在規劃的基礎上,即有規劃才有可能做管理。你的品牌是否有三年的策略性規劃、五年的戰略規劃,是否有一個規劃落地的計劃。這是幾個不同層次概念。”趙偉國說,商品規劃對品牌非常重要。商品規劃在國外叫MD,其負責人的地位甚至高過藝術總監,有些公司還由老板親自兼任。優衣庫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機中異軍突起,每天有1000億日元的銷售業績,就得益於他的商品規劃。
商品規劃是根據品牌發展需要、競爭需要、市場需要、消費者需要制定的策略。有了商品規劃後,設計的規劃才開始落地。趙偉國接觸過很多設計師,這些設計師所想的就是要做主題、做感覺。“但是我在和國內外顧問公司的溝通過程中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從品牌商業運作的角度看,所有設計的元素都可以定量。以前我覺得設計要靠感覺,設計是定性的,不能定量。但是現在我認為,設計可以定量,這個定量可以為商業規劃、設計規劃提供可靠的依據,從而再去建立你的系統,這對每個公司都不一樣。”
廣東比音勒芬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謝秉政也認為,在設計管理中品牌的商品規劃很重要,品牌的產品跟營銷會有矛盾,但是商品規劃如果不到位矛盾就會特別多。比如,經過市場的調研後,做好商品規劃。T恤衫的總量多少、夾克又是多少,然後交給設計團隊去設計。結果產品市場銷售不好,就會產生矛盾。營銷部門說產品設計不好,設計部門說是你的商品規劃不好。謝秉政表示,比音勒芬能走到現在,實際上是把產品和商品規劃綁在一起。設計師不僅要懂產品的開發,而且也要懂市場的整個統計、分析,跟營銷部門要有很好的合作。
對話
施傑是國內女裝品牌“傑施”的設計總監,也是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在采訪中,施傑說設計管理在“傑施”品牌一直都有涉及,但是系統執行卻也只是近三四年的事情。
記者:您認為服裝品牌為什麼要進行設計管理?
施傑:服裝品牌本來就是藝術與商業的結合體,必然要涉及到管理。設計管理水平的高低,能影響到品牌能走多遠,品牌的傳播推廣能達到何種程度。國內目前一些品牌為什麼一直沒能“冒”出水面,沒有形成一定規模化發展,一方面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做好設計管理方面的工作。
我認為,設計管理從某種程度上講存在一定的矛盾。因為設計是感性的,管理則是理性的,設計管理就需要用理性思維去控制感性思維的發展。設計師必須要逐漸學會用理性思維去正確對待設計的發揮,保證讓品牌的規範性發展。
記者:您認為設計管理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施傑:要從品牌文化出發,做設計企劃工作,而設計企劃就是理性思維的一種體現。
另外,要去組織產品的材料、廓形以及色彩等方面的工作,也就是品牌的表達,這些方面也都是用理性思維去框架品牌。用合適的色彩語言、材料語言、廓形語言去表達這一季產品的文化特點,而不是天馬行空想到哪裏就做到哪裏。從藝術的表達來講,設計是隨性思維;但從商業方面考量品牌,必須要用理性思維,去檢查這種表達是否正確,是否符合市場需求。
綜合來看,要從藝術和市場兩個角度來對品牌產品進行考量。既不能太考慮市場反應而失去品牌特性,又不能太過於執著藝術表達而忽略了市場需求,這都會削弱品牌在市場終端的競爭力。如果品牌在設計管理方面做得不好,很可能導致品牌的飄忽不定,產品的識別性就會比較差。
中國的服裝市場進入了一個洗牌階段,能在這種洗牌中留下來的品牌肯定是識別性高的,這也是其他任何品牌都無法代替的,這才具有生存的理由。
記者:“傑施”品牌是如何進行設計管理的?
施傑:在設計企劃上,圍繞該品牌的中性、優雅的核心特點做相關工作,然後去進行組織材料、廓形、色彩等方面的工作。在堅持自己路線中,去參照吸收國際流行趨勢。管理的核心是定位,但是我們始終不會脫離品牌的文化追求和藝術風格定位。
在工作中,主要由我來進行把關。在這個過程中,會吸納從設計到營銷、買手,甚至是代理商的意見,因為品牌要尊重其他人在市場前線的工作實際,他們的意見對品牌發展有很大幫助。在商業這一塊,必須是集體智慧,來落實產品系列。這是一個平衡,畢竟產品終端是很理性的,品牌督導和代理商都是理性思維的人。
記者:您的設計管理團隊是怎樣的?
施傑:主要有創意總監(品牌總監)、設計總監、首席設計師。在開產品會議的時候,會加入我們終端管理部的督導,還有一些資深的代理商等,對我們的產品進行評估。但最終的決定還在於創意總監。我的職位是創意總監。
記者:傑施在品牌管理中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施傑:在於如何平衡設計上的追求與商業上的導向,有時候二者會有沖突。品牌到底是堅持風格多一點,還是尊重市場多一點。但是我們會在度上有一個整體把握。比如,30%-40%是我們的風格款,詮釋表達品牌風格;60%-70%是銷售款,充分糅合了市場的因素,前提是在穩定風格的情況下,去做實用性相對比較強的服裝。
記者:您認為目前“傑施”的設計管理做得如何?
施傑:我本身是設計出身,在設計管理中慣於較多地考慮設計,會更感性,理性思維相對少一些。雖然這會讓品牌具備較強的發展原動力,但同時也會增加品牌在終端上的不穩定因素,總體還沒有達到藝術和商業完全平衡的狀態。不過,這也說明傑施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在設計管理方面,我們需要更多的理性思維。
目前有些在終端做得較成功的品牌,它們的設計管理做得比較好,總體上理性會大於感性,太穩定。這種穩定或許使品牌有3—5年的高峰發展期,但這之後很可能會下滑,原因在於品牌蘊含藝術和文化的力量較弱。他們太過理性了,如果過於從終端管理的角度去考慮設計,會讓品牌文化和藝術渲染的後勁發展不足。畢竟,推動品牌不斷發展的原動力是品牌文化。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 e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