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內資訊

棉花“走出去”的興與困

在“進口棉花”伴隨棉價倒掛,被炒上風口浪尖之時,瑞昌棉業已經在非洲悄然種了10年棉花。

2003年,青島瑞昌棉業有限公司在贊比亞投資設立奇佰特棉花公司,成為贊比亞東部最大的棉花種植和加工企業。籍此起步,2008年4月,瑞棉公司聯合中非基金、中國彩棉集團、青島匯富紡織有限公司成立中非棉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控股馬拉維棉花有限公司及莫桑比克棉花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額達3472萬美元,成為目前惟一一家在非洲直接種植、收購、加工棉花的中國企業,也成為中國在非洲最大的農業投資項目。“公司+農戶”成為瑞昌棉業的創新模式,利用馬拉維當地成本較低的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馬拉維棉花公司首先設立了種子繁育基地、年加工3萬噸籽棉的軋花廠和榨油廠等。依托基地、軋花廠和榨油廠,公司開始了種子優化、軋花、榨油及棉花育種、種植收購、加工和銷售等多項業務,並實現了集聚發展。青島瑞昌棉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遠表示,後期企業還將建設紡織廠,進行深加工,構建起紡紗、紡造、染整、服裝加工等完整產業鏈。

短短五年時間,中非棉業已擁有6個軋花廠、2個榨油廠,年收購籽棉10萬餘噸,榨油6000餘噸,項目涉及當地農戶20餘萬戶,利用土地數十萬公頃。迅速發展之餘,瑞昌棉業始終在等待:棉花進口需要配額,而作為從青島“走出去”的企業,無法得到棉花進口配額,成為阻礙企業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關鍵難題。

隨著“棉花困局”的求解,未來或許值得期待,當青島企業帶著先進種植技術、紡織技術、一流設備及專家“走出去”後,如何能夠將辛勤收獲的優質資源帶回中國,為青島企業發展再添活力,或許是與“棉花困局”相伴的另一個待解的話題。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Ashcol

時間:2013/3/5
點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