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即將到來,這一天將是歐盟的REACH法規(全稱爲《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法規》)正式生效三周年。
而一個多月前,歐盟一位環境專員曾表示,REACH法規中的某些部分內容尚不清晰,需要修改,以加速使用安全物質替代有害化學品的進程。這一變化將給中國紡織服裝業帶來什麽影響?
染化料企業最應需關注被修改內容
“從整體上說,REACH法規對我國紡織工業最主要的影響是增加了紡織品服裝出口的難度,提高了染化料的價格,增加了紡織行業的成本。”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紡織工業屬于化工行業的下遊産業。紡織紗線、面料的染整過程中會使用到各種含有化學成分的染料、助劑、整理劑等。這些紗線、面料和由其制成的紡織制品和服裝中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就是REACH法規所監管的“物品中的化學物質”。
當然,盡管絕大多數紡織品和服裝中都或多或少的含有一些化學物質,但並不都要受到REACH法規的影響。紡織品和服裝的生産商、進口商只有在産品中所含的化學物質符合REACH法規監管條件時,才需要就該化學物質進行注冊、申請許可或作爲受限制物質進行使用。
業內專家表示,從有利的方面看,REACH法規嚴格的環境和技術標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進我國紡織企業改進技術工藝、提升産品質量,從而推進紡織工業産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但就REACH法規執行初期來看,我國紡織工業肯定要承擔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REACH法規加大了紡織出口企業的生産成本,降低了我國出口紡織業下遊制品在歐盟市場的競爭力。完成注冊、許可程序需要提供大量的材料,其中包括一些必須通過複雜的技術檢測和評估才能取得的報告。企業需要爲此支付高額費用(包括檢測、評估、注冊、許可費用等)。據估算,每個注冊方的每種分階段性化學物質的登記注冊、試驗費用大概需要8.5萬歐元(不含長期的評估費用);每個注冊方的每種非分階段性化學物質的登記注冊、試驗費用大概需要25.5萬歐元(不含長期的評估費用)。
雖然我國是紡織服裝生産大國,但大部分出口企業爲中小規模,出口的産品多屬于中低檔産品。中小規模的紡織服裝出口企業不論在企業管理水平上,還是在紡織設備檔次、産品加工工藝都處在中低層次。要適應歐盟新化學品政策對紡織品的要求,嚴格控制紡織生産過程中産生的有害物質還有相當大的難度,在資金、設備、人才、生産工藝等方面需要較大的投入。另外,歐盟新的化學品政策從法律上保障了對進口的紡織品服裝的非常苛刻的要求,進口方可以以産品質量不達標、化學品成份含量不合格爲借口,向出口方提出毀約、退貨、降價處理、理賠等隨意性要求。
歐盟環境專員曾提出,目前高度關注物質(SVHC)清單中只有30種物質,其中除新增的丙烯酰胺外,其它29種物質正在等待被替代。就這個話題記者采訪了多家檢測機構,有檢測機構認爲REACH法規對紡織品企業的影響並不大,而染化料企業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另外幾家檢測機構並沒有過多注意REACH法規的具體修改內容。39檢測認證中心向記者提供了一份資料,列出了29種高度關注、正在等待被替代的物質(SVHC),包括二氯化钴、五氧化二砷、三氧化二砷、砷酸氫鉛、蒽、重鉻酸納等。
五招應對REACH法規
TESTEX——瑞士紡織檢定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紡織服裝企業對REACH法規要保持謹慎樂觀。企業要及時關注REACH法規中禁用化學品及高關注度物質的變化,注意限量值的變化,以減少産品出口時的風險。
對于我國輸歐紡織服裝企業來說,首先的工作是先簡單了解REACH法規,弄清本企業出口是否會受到REACH法規影響,如果認爲可能受到影響,企業應充分了解REACH法規對本行業的沖擊和影響,特別是生産、經營、使用化學品的企業需要了解化學物質的安全特性。與上下遊企業,尤其是各自企業在歐盟的客戶進行溝通,搞清自己經營的化學産品或下遊制成品中的化學品是否需要注冊,何時必須完成注冊,並盡快按法規要求搜集注冊所需數據和信息。
其次,企業應熟悉REACH法規的內容,尤其是技術指南文件的內容。要努力采用國際標准或世界著名企業的實物標准組織生産,強化檢測技術和手段,爭取歐盟檢驗數據互相承認。
另外,企業應清查本企業內部使用的所有化學品,並根據REACH法規的要求,確定這些化學品的類別,如果企業的産品中涉及到了REACH法規中涵蓋的化學品,應該盡快著手進行咨詢,提前做好應對准備。
再有,熟悉相關的注冊、評估及授權程序,應根據不同類別,准備好預注冊和注冊所需的相關技術材料,迎接REACH法規的全面實施。
最後,充分利用行業協會的橋梁作用,加強與檢驗檢疫、世貿組織事務中心等政府職能部門的溝通,及時從政府部門獲取信息和技術上的支持,及時反饋相關信息。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 呂缜缜
而一個多月前,歐盟一位環境專員曾表示,REACH法規中的某些部分內容尚不清晰,需要修改,以加速使用安全物質替代有害化學品的進程。這一變化將給中國紡織服裝業帶來什麽影響?
染化料企業最應需關注被修改內容
“從整體上說,REACH法規對我國紡織工業最主要的影響是增加了紡織品服裝出口的難度,提高了染化料的價格,增加了紡織行業的成本。”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紡織工業屬于化工行業的下遊産業。紡織紗線、面料的染整過程中會使用到各種含有化學成分的染料、助劑、整理劑等。這些紗線、面料和由其制成的紡織制品和服裝中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就是REACH法規所監管的“物品中的化學物質”。
當然,盡管絕大多數紡織品和服裝中都或多或少的含有一些化學物質,但並不都要受到REACH法規的影響。紡織品和服裝的生産商、進口商只有在産品中所含的化學物質符合REACH法規監管條件時,才需要就該化學物質進行注冊、申請許可或作爲受限制物質進行使用。
業內專家表示,從有利的方面看,REACH法規嚴格的環境和技術標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進我國紡織企業改進技術工藝、提升産品質量,從而推進紡織工業産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但就REACH法規執行初期來看,我國紡織工業肯定要承擔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REACH法規加大了紡織出口企業的生産成本,降低了我國出口紡織業下遊制品在歐盟市場的競爭力。完成注冊、許可程序需要提供大量的材料,其中包括一些必須通過複雜的技術檢測和評估才能取得的報告。企業需要爲此支付高額費用(包括檢測、評估、注冊、許可費用等)。據估算,每個注冊方的每種分階段性化學物質的登記注冊、試驗費用大概需要8.5萬歐元(不含長期的評估費用);每個注冊方的每種非分階段性化學物質的登記注冊、試驗費用大概需要25.5萬歐元(不含長期的評估費用)。
雖然我國是紡織服裝生産大國,但大部分出口企業爲中小規模,出口的産品多屬于中低檔産品。中小規模的紡織服裝出口企業不論在企業管理水平上,還是在紡織設備檔次、産品加工工藝都處在中低層次。要適應歐盟新化學品政策對紡織品的要求,嚴格控制紡織生産過程中産生的有害物質還有相當大的難度,在資金、設備、人才、生産工藝等方面需要較大的投入。另外,歐盟新的化學品政策從法律上保障了對進口的紡織品服裝的非常苛刻的要求,進口方可以以産品質量不達標、化學品成份含量不合格爲借口,向出口方提出毀約、退貨、降價處理、理賠等隨意性要求。
歐盟環境專員曾提出,目前高度關注物質(SVHC)清單中只有30種物質,其中除新增的丙烯酰胺外,其它29種物質正在等待被替代。就這個話題記者采訪了多家檢測機構,有檢測機構認爲REACH法規對紡織品企業的影響並不大,而染化料企業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另外幾家檢測機構並沒有過多注意REACH法規的具體修改內容。39檢測認證中心向記者提供了一份資料,列出了29種高度關注、正在等待被替代的物質(SVHC),包括二氯化钴、五氧化二砷、三氧化二砷、砷酸氫鉛、蒽、重鉻酸納等。
五招應對REACH法規
TESTEX——瑞士紡織檢定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紡織服裝企業對REACH法規要保持謹慎樂觀。企業要及時關注REACH法規中禁用化學品及高關注度物質的變化,注意限量值的變化,以減少産品出口時的風險。
對于我國輸歐紡織服裝企業來說,首先的工作是先簡單了解REACH法規,弄清本企業出口是否會受到REACH法規影響,如果認爲可能受到影響,企業應充分了解REACH法規對本行業的沖擊和影響,特別是生産、經營、使用化學品的企業需要了解化學物質的安全特性。與上下遊企業,尤其是各自企業在歐盟的客戶進行溝通,搞清自己經營的化學産品或下遊制成品中的化學品是否需要注冊,何時必須完成注冊,並盡快按法規要求搜集注冊所需數據和信息。
其次,企業應熟悉REACH法規的內容,尤其是技術指南文件的內容。要努力采用國際標准或世界著名企業的實物標准組織生産,強化檢測技術和手段,爭取歐盟檢驗數據互相承認。
另外,企業應清查本企業內部使用的所有化學品,並根據REACH法規的要求,確定這些化學品的類別,如果企業的産品中涉及到了REACH法規中涵蓋的化學品,應該盡快著手進行咨詢,提前做好應對准備。
再有,熟悉相關的注冊、評估及授權程序,應根據不同類別,准備好預注冊和注冊所需的相關技術材料,迎接REACH法規的全面實施。
最後,充分利用行業協會的橋梁作用,加強與檢驗檢疫、世貿組織事務中心等政府職能部門的溝通,及時從政府部門獲取信息和技術上的支持,及時反饋相關信息。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 呂缜缜
時間:2010/5/30
點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