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內資訊

小“世界代工廠”時代即將終結 中國紡織企業何去何從

世界代工廠時代即將終結 中國紡織企業何去何從

http://www.texindex.com.cn/   2014328 11:28   騰訊網·亞太家居

  

    從去年開始美國消費品巨頭佳頓、卡特彼勒等世界500強企業,紛紛將部分產品從中國多家代工工廠撤回本土生產,國際體育用品巨頭阿迪達斯也關閉其在華的最後一家直屬工廠——位於蘇州工業園的全資子公司。許多中國製造正逐漸變成美國製造。當國境之南的越南、印度等諸鄰正施展著招商引資的吸星大法,面對前後夾擊,中國這個世界代工廠該何去何從?

  人口紅利消退正讓中國失去競爭優勢

  縱觀阿迪達斯等已經或即將撤離中國的企業不難發現,除經營戰略調整和資金情況外,成本是倒逼外企按下撤出確認鍵的最大原因。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以珠三角長三角為代表的外向型工廠聚集地,一直以來最吸引外資的便是廉價的勞動力,傳統的三來一補貿易方式,在中國完成的也僅僅是人力加工。而伴隨我國路易斯拐點的來臨,人口紅利逐漸消退,再加上人民幣已經連續7年保持小幅升值態勢,我國原有的優勢已明顯減退,內資和外資企業均在面臨炙烤。而在另一方面,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正以其相對更低的薪酬水準承接中國製造的大量轉移。

  海關總署對1856家出口企業做了一項問卷調查,認為勞動力成本上升的企業高達80.4%。有外資機構的研究報告,目前,中國紡織品製造企業員工的月平均工資為188歐元~300歐元 (約合人民幣1450~2320),而孟加拉只有80歐元左右,越南也不到120歐元,如此來看,中國的平均勞動力成本是東南亞的兩倍以上。

  即便和美國這種工資水準處在世界一線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也未見得存在優勢。有專家指出,美國勞動生產率是中國的4倍,所以中國勞動價格雖比美國低,但並不一定代表勞動力成本比美國便宜。

  與此同時,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也希望能吸引本國企業回流本土,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美國總統奧巴馬7月在參觀完波音公司的工廠後表示:美國工人的生產力是全球最高的,如果美國工人能同中國或歐洲工人公平競爭,美國工人總能勝出。奧巴馬此言並非無的放矢,以工業起家的美國,曾試圖以金融精神取代工業精神,最終受到了金融危機的懲罰。再工業化是本屆美國政府力推和踐行的最主要口號,也是其謀求連任的核心資本之一。

  中國紡織業在代工廠退去後四面楚歌

  在深圳寶安區800多家外向型企業參加的一次宣講會上,《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到,依靠訂單的純代工企業們現在已是奄奄一息了。缺乏技術的中小企業訂單一旦消失,便成了空殼,銷售額不大的在政策上也得不到扶持,扛不住轉型成本的企業,只有死路一條。深圳松崗工業區一紡織廠老闆這樣告訴記者。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表示,中國大陸紡織行業面臨創新設計能力不強、自主品牌缺乏、出口價格優勢削弱、國際市場行銷管道匱乏、對產業鏈高附加值環節控制力薄弱、議價能力不強等挑戰。傅自應希望中國大陸境內紡織企業一方面積極引進國外先進設計資源,提升自身設計能力,將研發設計作為企業內在生產力。另一方面加強中外品牌企業間合作,拓寬發展思路,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大陸品牌,借助國際商貿平臺實現境內外資源對接,建立國際行銷網路,提高開拓國際市場能力。

  設計智慧化和品牌戰略為中國紡織業插上理想翅膀

  中國的紡織業發展到現在,有許許多多的困惑,想造名牌不能仿冒,想掌握核心技術不能剽竊,想出口又遭受反傾銷。中國的紡織業不缺少成為品牌的產品,而是缺少能使產品變為知名品牌的思路和環境。產業品牌化品牌產業化是我國當前品牌戰略的瓶頸和突破口,“made in china”的標籤一直讓中國的紡織品賣不出好價錢,始終處於製造業的低端,僅僅賺取那少得可憐的加工費,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產業形象不好。現在呢?“made in china”的地位也不保了,是不是可以趁機就來個鹹魚翻身?

  面對前後夾擊,中國製造業該何去何從?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宋泓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製造仍然具備強大優勢,我國在30年改革開放進程中積累的產業鏈以及勞動力素質仍然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有關負責人強調,未來中國紡織業應在規模和效益並舉可持續發展兩方面形成新的比較優勢,從而繼續成為工業化與後工業化的主流產業。未來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將重點強調以下幾個方面:以材料和智慧化技術作為突破口,強化創新,加強紡織科技強國建設;以品牌導向力、時尚導向力為基礎,構建整個行業的消費力;以環境倒逼、責任倒逼作為驅動的責任力的建設等。

  紡織設計智慧化技術作為紡織生產加工企業不可缺少的一種設計手段,它極有效地使紡織工程技術人員設計出更好、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在紡織品的設計過程應用到紡織品設計知識,實現優化設計和智慧設計的同時,兼併豐富的圖形處理功能。在以幾何模型為主的通用紡織品設計技術基礎上,發展面向時尚設計的智慧紡織品設計技術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對於紡織品而言,通過網路化的手段可以幫助設計師及其企業改造傳統的設計流程,創造一種順應人性而又充滿魅力的設計環境。同時,在基於網路協同完成設計任務的同時,與製造、商務等的全面融合更帶來了技術和應用兩個領域革命性的進步。隨著Web技術的不斷滲透,支援Web協同設計方案的設計軟體已經出現並趨於成熟,紡織設計軟體的團隊協作能力可以直接利用互聯網進行。

  在家紡面料設計方面,目前家紡業內主要是使用德國EAT,法國藍狐和浙大經緯等,但是存在一些缺陷,一個是對使用者的專業化程度要求特別高,使用需要專門的培訓,一般的面料設計師都需要有組織設計師配合才能完成一塊面料的設計,無形中提高了家紡設計的門檻,而且也降低了工作效率。第二點,這些程式都是單機版的,每套僅限於一台電腦一個人使用,一個是不能協同設計,第二個是不利於資料庫的建立和資源的共用,第三個是也不能進行一些線上的專業交流。所以這些程式設計一塊面料至少需要兩個小時以上,工作效率很低而且只到面料模擬為止,最多可以另行購買它們的二維成品類比程式。

  以上的這些問題可以說已經阻礙了紡織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但很少有企業敢去嘗試做一些突破。作為敢吃螃蟹的先鋒,易家紡就是本著這樣的理念,以全新的面貌呈現的。家紡線上設計子平臺包括家紡面料線上設計,家紡二維成品線上設計和家紡三維成品線上設計三個模組大大降低紡織品設計成本。家紡線上核價平臺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家紡產品自主核價平臺。易家紡任務平臺是家紡行業內專業化一體化的一個資訊溝通平臺和威客平臺,包括報價、採購、銷售、設計、招聘等子平臺,所有的用戶都可以在這些平臺上發佈任務和接受任務。易家紡貿易資訊統計平臺是根據國內外資料合作方提供的家用紡織品中國出口報關單數據和北美進口提單資料運用易家紡研發的資料統計分析引擎,為家紡行業人士提供貿易資訊統計分析和資料服務。

  世界家紡格局正在洗牌,唯有轉型升級才是中國家紡突出重圍獲得新生之道,相信有更多有魄力的企業會在這輪考驗中脫穎而出,帶領中國家紡業實現華麗轉身。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出處中華紡織網

時間:2014/4/1
點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