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內資訊

紡織出口乍暖還寒

紡織行業的“春天”似乎並沒有如期到來。作爲中國最大的勞動密集型産業,紡織品出口在今年1月至4月實現了兩位數增長。然而,這種出口的大幅反彈僅僅源于去年同期低基數推動所致。實際上,對大部分紡織出口企業而言,目前依舊沒有擺脫困境,仍然處于“四面受敵”的狀態。
    
  彙率風險驟增
  近來,人民幣升值的聲音在業界傳得沸沸揚揚,不少專家預測,相關彙改措施將在第三季度正式出台。在剛剛閉幕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國家主席胡錦濤表示,中國將繼續按照主動性、漸進性原則,穩步推進人民幣彙率形成機制改革。
  全國最大的童裝代工企業之一江蘇東渡集團董事長徐爲民表示,國內服裝企業目前最擔心的還是人民幣升值問題。他認爲,中國紡織行業現在一般産品的利潤也就控制在3%左右,甚至有部分企業的利潤率還達不到這個水平。如果人民幣升值1%,將有近20%的企業沒有利潤。如果人民幣升值5%,將有近一半以上的企業面臨倒閉。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有關人士認爲,一旦人民幣升值,對目前出口全面回暖的紡織行業來說,將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作爲勞動密集型産業,國內企業的議價能力較低,即使提高出口價格也很難彌補損失。
  在近期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組織的座談會上,很多紡織出口企業都認爲,數據上的出口好轉只是表象,行業並沒有真正回暖,不確定因素有很多。
  “如果人民幣升值,我們的利潤就必須重新計算。這對一些利潤較小的訂單來說,就必須要考慮周到了。”廣東一家紡織企業總經理告訴記者,人民幣升值壓力給紡織企業的産品報價、訂單承接帶來很大不確定性,不敢接單的現象也越來越多。
  “如果人民幣升值2%,中國紡織出口全行業都會處于虧損狀態。”天虹紡織集團董事會主席洪天祝告訴記者,去年公司的盈利完全建立在彙率穩定的情況下。而今,公司的最大挑戰也是人民幣升值問題。
    
  原材料價格瘋漲
  除了彙率因素之外,影響紡織出口企業利潤的還有原材料的價格問題。自去年年底以來,新一輪的紡織行業成本上漲是近幾年來幅度最大的一次。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原料購進價格攀升幅度最大,爲2008年以來的最高點。其中,紡織行業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位居榜首,同比增幅超過20%。
  以棉花價格爲例,去年年初,中國棉花價格指數尚在10966元/噸。今年5月25日,中國棉花的價格指數已經攀升至17323元/噸,累計漲幅接近60%。
  廣東東莞厚街的一家服裝生産廠負責人王女士告訴記者,該廠目前存在嚴重的原料短缺現象。“以前我們都是從巴基斯坦和印度大量進口棉紗,但是近期印度已經宣布停止出口,巴基斯坦則要提高出口關稅。現在國內棉花每隔幾天就會漲一次價,我們都懷疑是不是有資金在炒作棉花。”該負責人說,今年棉花價格走勢很奇怪。
  “如果棉花的價格仍然維持高位,我們廠可能會放棄一些訂單。”王女士表示,這也是無奈之舉。
貿易壁壘隱患
  作爲中國主要出口産品,價格低廉的紡織品一直是貿易摩擦的焦點。即使是在今年,中國出口到歐美的服裝也多次發生“召回”事件,並有逐步增多的趨勢。
  據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的一項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4月,中國産紡織品召回數量爲22項,占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召回總數的81.5%,同比增長83.3%。而歐盟方面消息稱,今年4月份,共有26項紡織服裝産品被召回,同比增長37%。其中15項産地爲中國,占全部召回紡織服裝産品的58%,同比增長15%。
  “社會就業是美國最爲關注的問題。如果中國出口的紡織品數量增長太快,那麽勢必會影響到美國本土産業安全和社會就業率。那麽,貿易摩擦隨時有可能發生。”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翼如告訴記者,即使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雙方均就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達成共識,但是貿易保護主義在短期內不會消失。
  紡織行業招工難
  在紡織出口企業的生産方面,用工“荒”、招工難的現象愈演愈烈。不少企業不僅生産進度受到限制,勞動力成本也增加了。
  據了解,在珠三角地區,工廠的用工局面非常緊張,工人計件工資均上漲了10%。即使如此,工人仍顯緊缺。
  “近幾年,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勞動力成本優勢不斷降低。”沈翼如表示,這也成爲蠶食紡織出口企業微薄利潤的因素之一。
  不少廣東出口企業反映,現在已經將工人工資上漲到2000元/月至3000元/月,但是依然很難找到足夠人手。在廣東東莞,不少工廠門口都挂著招聘啓事,甚至還出現了不少專門爲加工企業去各地招工的公司。
  “現在,大部分紡織出口企業都靠出口退稅維系生存。從宏觀來看,轉型是必然趨勢,但平緩過渡轉型,保證國內社會與經濟穩定也非常重要。”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建議,彙改、原材料調控等措施都要選擇漸進方式,讓企業有一個適應期。
出處“中華紡織網”
編輯: 朱豔
時間:2010/6/9
點擊:0